有一则讽刺女司机的段子,很流行。司机同志们注意了!如果开车路上遇见有个女司机大晴天突然把雨刷器打开,而车玻璃又不脏。那你一定要注意了,离她远远的!因为她要拐弯了!
转向灯在左,雨刮器在右,女司机们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如果说女司机是洪水猛兽,那是歧视,男性司机就没有犯迷糊的时候吗?心态上的不平衡很容易酿成大祸,5月3日发生在四川成都的“女司机被暴打”事件,就从一起简单的“治安案件”,如戏剧般演变成对个人的攻击和谩骂、不同群体间的指责和讨伐。
男司机当街暴打女司机,这样的事情说到底都是不对的。就在警方公布了完整的车载视频后,剧情反转。网友们发现女司机卢某在行驶中两次突然变道,后面的张某猝不及防,车里的孩子也险些因为急刹车受伤。这个细节勾起了不少人对于女司机的“愤怒”。一时间,不少网友开始攻击女司机“没道德”,不遵守行驶规则,就应该受到暴力的惩罚。有些网友甚至翻出了女司机卢某的真实身份、真实照片、家庭背景,酒店的开房记录。父亲是官员、作风有问题,这些没有事实根据的揣测和攻击令人咋舌。
关于女司机的新闻还有很多。同样是在成都,4月19日,小朱姑娘在拿到驾照后失声痛哭。为了拿到驾照,她在两年内报了两次驾校,花了1.9万元。有一次考试,她在考场上坐了12个小时。这样的学车故事赢得了不少朋友的感同身受,学个车,掉层皮,尤其是一些对于车辆很不敏感的女性,拿到本本,远比在驾校学到真本领要重要。
一个教练,好几批学生,4个小时的教学实践,自己动手操作不过半个小时。在学车大军日益增多的今天,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常态。而在教学课程里,都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准备。考什么项目就练什么项目,地面上做标记、强制背下各种操作流程,不能算是投机取巧,真正上路后,哪里有这样的好条件?这就是现状,驾校只为通过考试,拿到驾照后,只能通过艰难的“新手期”,熟练掌握驾驶的“感觉”。
被暴打的女司机,在驾校里一定没有学透“变道时观察后方并打转向灯”这样的交通常识,如果在这样的随意中导致车祸,她将负全责,可能付出如同生命这样惨重的代价。怪谁呢?怪她不能自觉遵守规定,在行车中视他人于无物;也怪男司机张某,控制不了自身情绪,让“路怒症”害了自己。同样,也怪她“女人”的身份,对于车辆行驶天生的随意和盲目。
女司机千万别喊冤,交通行驶如同精密的计算,不允许犯下一个小小的差错。女司机同样别嫌烦,关乎人命,一次“怒目而视”甭放心上。要做的,只能是提高自己。不妨设想一番,如果稍稍改革我们的驾校教学,针对女性朋友来点特别的辅导,想必,就不会出现拿到驾照后痛哭流涕的辛酸和网络上的这起骂战了。
新闻推荐
16日晚,芜湖籍旅德...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