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是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为宣传非遗成果,提高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昨日,由芜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文化馆主办的“非遗”及民间艺术精品展在文化馆展厅开幕。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向芜湖市部分非遗传承人颁发了传承人证书。记者还获悉,由芜湖市文化委编著的《芜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也于昨日首发。
张家康铁画打造完整版《富春山居图》
展览于昨日上午10点开幕,近百幅“非遗”及民间艺术精品亮相。展馆里参观者络绎不绝,倘徉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大气恢宏、精剪细刻的剪纸,又可看到视觉冲击力、厚重老辣的影雕作品,更有造型生动、色彩浓艳的通草画,不一而足,令人眼花缭乱。这些精品中有一幅铁画作品让人眼前一亮,这是由铁画大师张家康打造的一幅长10.9米的《富春山居图》。张家康告诉记者,打造这幅画花费了他近两年的时间,整幅画分七段组成。让人惊叹的是,这幅《富春山居图》将《剩山图》与《无用师卷》前后两段连成了一体,形成了完整版的《富春山居图》。
原作《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为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如今,张家康以铁画的艺术形式实现了艺术再创作,也表达了张老希望《富春山居图》能够真正实现合璧的愿望。
据了解,张家康大师创作的铁画题材广泛,主要有山水、鸟兽、人物、书法。不同的题材采用不同的艺术处理手法。虽然张家康的铁画锻造技艺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富春山居图》的铁画创作没有程式化的规则可以套用,只能完全凭经验与感觉来揣摩,虽说工作难度超乎想象,但他也在享受着这一创作历程,譬如要突出树木、山峰的立体感,构筑图中宁静平和、淡雅天真的景象,还有山间樵夫、水中小鸭,张老让图中的每一处细节都纤毫毕见。张老说,创作完这幅画时大有如释重负之感,“我们老祖宗留下了太多经典杰作,我们只有在不断地传承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创新,并最终成就自己的艺术风格。”据悉,这幅画将于今年七月底代表芜湖及安徽省飞往北京参展。
在展馆内,出自芜湖市民间艺术家之手陈敬华的纸艺浮雕作品,也让观众大开眼界,令人赞叹。陈敬华介绍说,自己是在两年前一个文化馆的图片展中产生了创作的灵感,他觉得这些照片也可以用剪纸的技艺来表现,他利用照片、印刷品等所有平面艺术作品,经过拼接张贴,变成立体的纸艺浮雕,如一幅幅3D立体照片。据了解,这是陈敬华独创的一种新的艺术门类,这一创新,已经得到省内外各界认可,并有多幅作品,获得大奖。
据了解,这次展览将于16日结束。
《芜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首发
昨日,记者还获悉,由芜湖市文化委编著的《芜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也于昨日首发。该书历时半年,数易其稿。收录了芜湖市市级以上的48个非遗项目,并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八大类别,图文并茂地展现了芜湖市非遗重点项目的总体概况,诠释了其活态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较好地体现了芜湖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征。
本报记者 陈轶敏 文/摄
张家康在和观众交流
新闻推荐
本报讯 6月13日至14日,来自小燕子教育集团的近2000名孩子,将在万达广场打造为期两天的盛大少儿文艺汇演活动。据悉,这是芜湖市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一项重要活动。&nb...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