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自主守正·自然衔接·平稳过渡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严景东
2015年的安徽语文高考试卷总体上既自主守正,葆有地方特色,又与全国卷自然衔接,实现了试题命制的平稳过渡。
今年的这份试卷,严格依照《考试说明》命制,能力考查点覆盖面宽,试卷布局科学,结构安排合理,有很强的适应性。
首先,从试题语料的选择来看,安徽卷既洋溢时代气息,又透着人文精神,保持着一贯的安徽特点。一般论述类文章暗合时下热议的“读经”和“经典”话题,文学类文本材料将目光投向我们脚下的一方热土,语言运用材料则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教育、体育、文化等多个领域,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其次,整份试卷的题目难度适中,考生丝毫不会有突兀感,解答起来应该比较顺手。具体来说,第Ⅰ卷试题相对平易。入手的三个小题没什么难度,文言文考查关注的也是典型的词法和句法,即比较常见的古文词汇和语法现象;古诗鉴赏主要检测考生理解、表达能力及思维过程,侧重“为什么”和“怎么样”的能力考查;小说阅读试题的命制也是常规套路,无新奇险怪之处。第Ⅱ卷语言综合运用部分,无论是分值还是题型,都切合2015年的《考试说明》要求与精神。
概括地说,今年的安徽卷秉承自主命题的传统,仍不失为大气之作。如果细加比对,我们还会发现,一般论述类文章三个选择题题干的表述有了一定的变化,和全国卷更为接近,体现出试卷命制在向全国卷自然平稳过渡方面所做的努力。
值得特别说说的是今年的安徽卷作文。作文材料取自社会事件,命题者对这一科技性材料作了适当整合,然后予以呈现。其中,“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这两句话应该是考生思维生发的关键点。该作文题具有开放性特点,引导方向明确,材料本身内涵较为丰富,提供的思维角度很多。如果考生以科技为突破口,可以谈“科学出真知”;如果考生把握住“发现”这个词,也可以谈“善于发现美”;如果考生上升为理性的思考,还可以探讨“现象与本质”、“主观与客观”、“质变与量变”、“宏观与微观”、“实践检验真理”等等。总而言之,命题者是鼓励考生从不同层面拓展立意空间、挖掘思维深度的。
最近网络对高考作文的评价一如既往地火热,各种声音都有。这里,顺便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有人说,“蝴蝶的翅膀本来没有颜色”的提法不科学,犯了常识性错误,作文用这样的材料不应该。我的意见是,在语文考试中,作文材料只是起引发思考、提供表达介入角度的作用,本质上它只是一个“用件”,相当于媒介的作用。这里并不需要考生考证、研究其内容层面的“真伪”“美丑”等,胶着于此的必要性不大。当然,命题人若能尽可能地做到二者兼顾,就再好不过了。
记者 赵亚玲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考英语听力事故发生后,经教育部批准,已于6月10日下午举行了英语听力重考。针对此次事故造成的影响,市委、市政府立即启动问责程...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