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那个晚上,文友相约去距广电大楼不远的一家餐馆“抬石头”,就是AA制。这次聚餐的主题是“重温少年时代”,倡议人特地为每个人准备了一条红领巾,入席后一一佩戴。这样就不难想象这本是一次多么愉快的聚餐,谁知结账时却遇到一件让人若有所思、思之愤懑的事。
这家餐馆是现场点菜,顾客根据需要结合陈列品直接点。我们十来个人陆续到达前,倡议人已将菜点好。反“四风”以来,高档餐馆举步维艰,这类中低档的只要妥善经营,反而风生水起。公款吃喝成为历史,民间宴客渐成主角,这种情况下客人最需要经营者的尊重。表面看,多数都做到笑脸相迎并相送,骨子是不是这样却另当别论。这次聚餐,大家就非但没有感受到尊重,反而有一种被戏弄感。接近尾声,收钱的朋友去吧台结账,然后带回一个插曲:正欲付款,账单上“水饺”二字引起了他的警惕,因为我们只要了面条;他开始查看,不料收银员慌了,不打自招地说上面的烤羊排也搞错了。这两样相加,80元整,我们险些成了冤大头。
这也让我想起曾经遇到的另一件事。是我们家请另外一个三口之家,这家餐馆位于摩根大楼附近。5个人点了六七个菜,结账时妻子查看账单,发现上面有道菜我们并没点过,是水煮鱼,标价38元。找来服务员,说明缘由,得到的答复和这次一样:“搞错了”。两个插曲看似没有关联,时间、地点、人物都不一样,手法却相似,甚至一致,以致认真想一想,就很易得出他们这样做是服从这个行业有关潜规则的结论:只要不被发现,宰客没商量。
“搞错”是不是故意,收银员当然不敢明说,是不是这个行业普遍现象,我也无从下结论。可以肯定的是,在公款吃喝盛行的日子里,类似“搞错”一定大有人在。工作关系,我也参加过不少招待,那些专司“签单”的人,很少在落笔时认真看一眼结账清单,都是听个大概数目,认可后拿笔就签。殊不知菜单里极可能已经插入一把把“飞刀”,挨宰的人没有察觉,却会因此被餐馆老板背地里大骂“傻逼”。
我认真推敲了“搞错”的合理性,觉得那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每份菜单都有针对性,又由对应的服务员负责埋单,谁才可能别有用心地插“飞刀”呢?结论不言而喻。这种在利益驱使下的故意,不仅洞穿了经营的底线,也将这些餐馆老板下三滥人品暴露无遗。这种做法和偷窃、贪污,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上不触及法律,下与政纪无涉,顾客即使认定这是故意,也举报无门,不会有哪个行政部门来管。由此可知人们所憎恨的官场腐败有着多么厚实的社会基础,连餐馆老板都敢如此“用权”,若是真的担任一官半职,会不会更加变本加厉?所幸公款吃喝基本销声匿迹,由此给国家造成的“宰割”也降至最小,作为餐饮普通消费者,我们认定一个死理就可以了:不要相信任何甜言蜜语,每次聚餐结账时,都要认真核对账单,做到“防人之心不可无”,让那些喜欢“飞刀”宰客的老板见鬼去!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随着高考首日语文课目的结束,安徽省高考语文作文题随后被正式发布。“蝴蝶翅膀颜色”成为昨天的关键词。在已经公布的...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