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芜湖新闻 > 正文

芜湖最早的福利院我们的故事

来源:大江晚报 2015-08-30 20:36   https://www.yybnet.net/

芜湖最早的福利院在哪里?不少老芜湖人会想起康复路后面的泗水园,其实不是,那里是后来搬迁过去的。

1949年大军渡江以后,江城芜湖获得了新生;当时不少有志青年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很快投身到新中国建设的革命事业中。

我母亲(照片上抱着小孩的)在学文体扫文盲活动中,由于刻苦专研、勤奋好学,很快脱颖而出,被组织上选派到市福利院任财务会计。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人民政府在有限资金中拨发专款,由市民政局负责在老城区东门外启春关,紧靠铁路旁边的两座大院内,组建了当时最早的“安老所”和“儿童教养院”。后来改称福利院,因规模扩大,几年后迁往泗水园。

早期福利院只接收和救助一些无家可归的孤寡老人(俗称长老)。安排生活的同时组织他(她)们学文体、打草绳、编麻包、捡猪毛、做棕刷等生产自救工作。这张老照片生动地抓拍了1953年初夏时节,早期福利院召开大会的情景:表现了当时人民群众和政府工作人员浓浓的鱼水情。画面正中主持人,一位长须飘飘的长老神态镇定,面带笑容手捧笔记本正在宣读劳动竞赛生产进度方面统计资料。左侧几名长老一面洗耳恭听,一面翻看着手中材料核对统计数据,右侧三名参加会议的工作人员,紧挨我母亲旁边坐着穿列宁装、剪短发的阿姨,由于年代久远我实在想不起她的姓名了。只记得前首位穿旧军衣戴军帽的伯伯,是当时福利院里的一把手丁所长。丁伯伯正在开怀大笑,为长老学习和生产取得了好成绩而高兴。丁所长是位南征北战的老革命,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先在福利院当领导,因认真负责不久被组织上调派到当时大砻坊附近的永康食品厂任党委书记。(我小时候吃过不少他给的饼干,对他印象很深。八十年代初,记得他家还住在老城里堂子巷,后来就“失联”了……)

在照片上可以看到,小小会议室堆满一沓沓生产好的成品麻袋,但布置得简洁大方。拼凑成长会议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公布栏木板墙上四张图片和书面材料表格,排列整齐,一目了然。左边墙上还挂着两只羽毛球拍和一个羽毛球,说明福利院很注重劳逸结合经常开展体育活动。最令人点赞的是墙角还露出一辆自行车的前轮,预示着当时条件虽简陋,但也还拥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六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牙牙学语的我已变成花甲老人,母亲也在九十高龄时离我们而去。但她留下的宝贵精神和讲述的生动故事,却世代相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江益中

新闻推荐

“没白来,寒假还要来学”镜湖区文化馆暑期公益培训火爆

本报讯  8月26日,镜湖区文化馆举办暑期公益培训汇报演出,数百名参加了培训的孩子与家长几乎坐满了整个文化馆观演厅。小演员一个个上台展示着自己在假期的学习...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芜湖最早的福利院我们的故事)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