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芜湖新闻 > 正文

六旬重症患者志愿捐献眼角膜拿到捐赠证书那一刻,他的心踏实了

来源:大江晚报 2015-08-28 20:36   https://www.yybnet.net/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百年之后捐献自己的器官、遗体,帮助他人,回报社会。家住铁路小区的62岁老人丁兆明是一位肝癌晚期患者,在疼痛难忍、生命垂危之际,老人没有整日悲伤,没有以泪洗面,而是顺利办好了捐献眼角膜手续,完成了自己的一大心愿。

和美之家遭遇打击

8月26日下午,在第五人民医院住院部五楼,记者见到了丁兆明和他的老伴史守芸。两颊消瘦、颧骨高耸、T恤穿在身上显得空荡荡的……躺在病床上的丁兆明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瘦。一旁,脸色憔悴的史守芸直感叹:“2个月,瘦了40多斤啊!”回忆过往,丁兆明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

丁兆明原是上海一户普通人家的孩子,父母都是工人。在上海生活了19年后,1972年,丁兆明响应国家号召,主动下放,在巢湖种田,学会了干农活,插秧、割稻……样样精通。农民当了四年,丁兆明听人说铁路局招工,就报名参加了,谁知一下被选中,正式成为上海铁路局合肥铁路段芜湖分局的一员。因工作需要,丁兆明从巢湖辗转到了芜湖,谁曾想这一待就是40年。

丁兆明为人老实稳重,口碑好,经人介绍,认识了芜湖妹子、现在的妻子史守芸。恋爱三年,两人觉得彼此很合适,于1983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一家三口,生活虽平平淡淡但也温暖幸福。丁兆明做铁路线路工,妻子在纺织厂上班,儿子年轻有为。大半生,一直安安稳稳,谁曾想这份平静终被打破。去年12月份,丁兆明从单位退休,本想颐养天年,无奈命运弄人,今年6月20日,丁兆明突发疾病,胃、小腹肿胀,疼痛难忍,在第五人民医院住院后深入检查竟是肝癌晚期。这个消息对丁兆明一家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难以接受。

病榻上他说出心愿

病来如山倒,2个月来,丁兆明的病情发展得很快,进食困难,只能吃些流食;四肢无力,不能走路;腹部积水,时常疼痛。在病床上,丁兆明辗转难眠,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想起看到媒体报道一些捐献眼角膜的事,他也萌发了此念头,“这些东西又带不走,不如留给需要的人”。丁兆明把妻子叫到身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是他的心愿,我们尊重他”,史守芸也很支持丈夫的决定。

8月20日,丁兆明联系到皖南医学院遗体捐献接收站,当时相关负责人还在外地出差无法赶回芜湖。丁兆明感觉病情一日比一日严重,身体越来越衰弱,担心自己哪天不能说话不能动,没办法再捐赠眼角膜,老人有些着急。欣慰的是,几天之后,皖南医学院派人到医院为老人办理手续,填写了申请登记表,发放了志愿捐赠眼角膜荣誉证书。拿到证书的那一刻,老人说,自己的心才踏实了。“看他高兴,我们心里也舒坦多了”,史守芸告诉记者,老伴还想捐赠其它一些器官,但因为是癌症晚期,许多器官已坏掉无法捐赠,老伴这才放弃。

病房里,史守芸和丁兆明的妹妹24小时陪护,她们眼睛深陷、眼圈通红,显然很疲惫很难受。丁兆明的妹妹说,“哥哥本可以回上海,但为嫂子着想,担心嫂子不能适应上海生活,认为好男儿应该志在四方,因此这么多年一直定居在芜湖,没回上海。”“他总是想方设法减轻我们的痛苦,安慰我们不要哭。每天腹部疼痛难忍时要打止痛针,打得多了,手上青肿,皮肤乌黑,但他从来不说痛。”在妻子眼中,丁兆明是这样一位善良、体贴、坚强的人。

荣誉证书上写有:“您自愿在逝世后捐献遗体(角膜),恩泽患者,造福社会,这种高尚的人道奉献精神,将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和赞扬。”虽然不知道眼角膜最终会捐给谁,但丁兆明希望能给盲人学生带去光明,“他们的人生还很长,前途不可限量”。

记者 芮娟 实习生 唐小娇 文 许诚 摄

丁兆明和他的爱人展示捐献眼角膜荣誉证书

新闻推荐

走近芜湖新火车站

连日来,芜...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六旬重症患者志愿捐献眼角膜拿到捐赠证书那一刻,他的心踏实了)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