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万钱是城东社区居民,今年即将过70大寿,远在外地工作的儿子给了他1万元钱,如果到时候不能赶回来,就让他好好操办一下。不过,老人却将这钱花在另一桩事情上,盛夏之时在小区里建了两座凉亭,让居民有个遮阳挡雨休闲聊天的地方。朱万钱已非首次花自己的钱为群众办事,上世纪90年代初,他还掏出多年积蓄3万元给村里通了自来水。
将办寿宴的钱为小区修了凉亭
朱万钱其实并非如他名字那样有钱,他和老伴一年的养老金加到一起也只是3万元不到。以至于老朋友有时候打趣他,“你省个万钱难上难,花个万钱轻飘飘”。对于朱万钱的为人,大家玩笑之外,都是佩服得很。
今年11月,朱万钱即将迈入古稀之年。按照中国人习俗,在这一年的生日,是一定要好好庆祝一下,摆上许多桌酒席,邀请亲戚朋友,大家一起分享这份快乐。为此,今年6月,远在广东工作的儿子给了朱万钱1万元。儿子说,父亲70岁生日应该好好操办,但是广东这边的工作特别忙,他不一定能赶得回来,希望用这笔钱来弥补一下遗憾。
本来朱万钱是准备按儿子的想法来办一次寿宴的,毕竟这么多年来,在一起相处不错的亲戚朋友太多了,应该让大家一起乐一乐。不过,今年7月的时候,朱万钱却改变了主意。
今年7月上旬,朱万钱在小区发现,小区许多居民大多原来是一个村的,喜欢在一起聊天,特别是老年人,因为空闲时间多,更喜欢如此。不过由于夏天天热,小区休闲座椅都是露天摆放,无遮无挡,有些老人只能选择坐在路牙或单元门下聊天,非常不便且不舒服。
朱万钱便和老伴商定,要在小区内建两个凉亭,供大家特别是老年人,有个遮阳挡雨的地方。说干就干,朱万钱紧接着找到城东社区负责人李园,说出了自己和老伴的想法。李园非常感动,她告诉朱万钱,一定会尽全力帮老两口实现这个愿望。
从7月中旬开始,社区找来热心人将选购好的凉亭部件进行了组装。7月底,两个凉亭终于完工了。朱万钱还特意给两个亭子题了名,分别为“和谐亭”、“幸福亭”,希望小区能够一直和谐,小区居民能够幸福安康(如图)。
22年前自费3万元为村里通了自来水
亭子建成投入使用后,小区的居民家务做好了或者想找人说话时就会来坐坐。由于是木结构,即便有一点太阳,亭子里面也不会太炕。大家坐在亭子里聊天,晒不着太阳,不时凉风习习,非常惬意。一些老人说,“这下好了,我们老年人又多了两个俱乐部了”。
8月19日,记者在城东小区走访时,说到朱万钱,居民几乎都认识他,评价他“是个好人”。老人们在享受凉亭带来的舒适时,讲到朱万钱将本应该操办寿宴的钱为他们修了凉亭,都感慨万千。因为村改居前都是东河村的村民,大家对朱万钱的为人十分了解,也很敬佩。他们想到了朱万钱历年来种种乐于助人的好事,说给自家年轻人听,希望他们记得,并且学习。记者问该小区居民,朱万钱家是不是很有钱,一些居民说,“做好事应该与他家有没有钱关系不大,有的人家非常有钱,但也没看见他们为社区做过一点公益”。
让老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是,1993年,朱万钱还掏出多年积蓄,为村里通了自来水。他们回忆,当时芜湖市区都通了自来水,一拧龙头,干干净净的自来水便流了出来,又方便又卫生,而当时东河村的村民还只能在水塘里洗衣洗菜,喝水也靠自己将水挑回家过滤,既不卫生也累人。
那时候大家收入都不高,想通自来水又没钱。看到乡里乡亲都渴望着喝上用上自来水,朱万钱便找到村里,说他来出钱,给大家通自来水。朱万钱说到做到,将自己和老伴的积蓄以及儿女的孝敬,一共3万元全部拿了出来。当年一般在企业工资也不过200元左右,可想而知,这笔钱在当时称得上是巨款。
朱万钱平日里对年纪较大的空巢老人、独居老人也非常关心,他说这些老人都是他从小认识的,和兄弟姐妹没两样。他没事时会去找他们聊聊天,看看有什么自己能够帮上忙的地方。每次走的时候都会嘱咐他们“煤气不用时记得要关好”、“出门要记得关好窗户”、“晚上睡觉时,一定要把门锁好”等等,有些老人会笑着说“他比老太婆都啰嗦”。每逢过年过节,他还会自己准备一些生活用品,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送到一些困难居民家中。
对于别人的夸奖赞美,朱万钱听了只是笑笑说,大家都是乡里乡亲,在一起这么多年就像家人一样,“我自己也可以在里面乘凉聊天,利人利己,而且有条件为什么不做呢,看到这个亭子真正起到作用了,我这钱也算是花对地方了”。
记者 吴敏 文/摄
新闻推荐
喀山游泳世锦赛落...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