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在长江大桥开发区高安街道办事处草山村山旁组78岁孤寡老人朱可应的房门口,总会看到一个30多岁小伙的身影,那就是朱礼春。5年来,他一直坚持照顾同村无血缘关系的老人,让朱可应老人的晚年日常起居生活有了依靠。朱可应逢人便夸:“我也不知道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哦,老天爷赐给我一个心地这么善良的好侄子……”
据了解,朱可应老人无儿无女,是一个五保户,平时生活来源都是靠政府定时发放的生活保证金。生活来源是有了保障,但最大的困难就是人老了头痛发烧的小病也多了,给本就孤寂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正是这位心地善良的朱礼春及其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朱可应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也就有了依靠。
2006年4月8日,老人感觉自己的身体不能动弹,朱礼春知道后马上陪同老人到芜湖医院检查。经医生诊断朱可应患有骨质硬化,需要长期治疗。由于朱礼春白天需要工作,没有时间照顾老人,在医院治疗的一个月里,朱礼春为老人找来专业的护理人员,自己利用休息时间前去看望老人,给老人买来营养品,床前床后的服侍在老人的周围。朱可应康复后,行动不比以前灵活了,很多事情做起来不方便。朱礼春利用上班前、下班后的闲暇时间,到老人家帮忙照顾。有时老人病了,他就请假陪她去医院看病。由于老人年事已高,腿脚不便,大多数时间都是朱礼春背着老人来来去去。有时候老人病情严重,晚上,朱礼春就在老人房间外边搭一个竹床随便囫囵一觉,直到老人康复他再去上班。
一个人做一天好事不难,做一件好事也不难,难得的是这么多年如一日地坚持照顾一个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朱礼春的先进事迹,在草山村山旁组被广为传颂,受到村里群众的交口称赞。
本报综合
新闻推荐
网购以其方便快捷...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