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社会的到来,儿童乘车安全愈发引人关注。从越来越多的意外事故看,由于家长监护不力,再加上儿童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往往遭到的伤害更大,甚至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实施儿童座椅强制认证制度,相当于给商家套上了一道“紧箍”,给儿童装上了一个“护身符”,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可遗憾的是,这个强制标准仅仅限定于生产方面,尚未从使用方面也做出强制要求。换句话讲,没有广泛的普及应用为基础,单靠安全认证等措施,是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儿童出行安全的。
我国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仅1%,而欧美发达国家的使用率超过了90%,恰恰反映出全社会的汽车文明和对孩子人身安全重视程度的差异。追根溯源,当下许多家长对乘车安全缺乏理性认识和正确方式,再加上“嫌麻烦”、“害怕提升消费成本”等心理的普遍存在,因而对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或多或少存在忽视。
需要强调的是,安全的威胁不会等待安全意识的成熟。笔者以为,儿童安全座椅“叫好”更要“叫座”,从生产环节提出强制性要求只是有限的进步,更要以立法形式提出使用环节的强制性要求,将保障儿童安全权益上升至法律层面。
保障儿童乘车安全,既要理念提升更应立法上升。当下而言,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和典型案例的剖析,进一步强化家长的监护职责,从意识层面深刻认识孩子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从细节入手将安全隐患挡在车门外,把监管和安全防护措施做到位;另一方面,在完善儿童安全座椅国家标准的同时,应将安全乘车约束装置纳入到汽车“标配”之中。同时,交警等部门要加大对儿童不安全乘车的提醒和查纠力度,有效将安全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合力为儿童安全乘车构筑起一道严密的防线。
本版“有图有声音”栏目欢迎读者踊跃赐稿。稿件请对芜湖本地的新闻图片展开评述,要求言简意赅。来稿请电邮至:wuhugw@126.com,并注明“有图有声音”字样。
徐剑锋
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低 记者 赵亚玲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 “2013年方村街道被划入镜湖区后,公交公司就承诺把11路公交线路延伸至市区,后来因为修路等原因一直搁置没有兑现。今年3月份我打电话给晚报热线反映这...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