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行江是芜湖红星社区居民,十多年来呵护高位截瘫的爱妻,从不怨天尤人。朱行江一家人的自强不息、乐观友善也感动了许多人。近年来朱行江及家人荣获了芜湖市道德模范、芜湖市五一劳动奖章、芜湖市十大最美家庭等称号。日前,朱行江在妻子梁有静的提议下,两人申请了遗体及器官捐献并获得批准,再一次让知情者道一声“好样的”。
高位截瘫多年 想今生能帮一次别人
5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红星社区一片平房区的朱行江家中,与数年前记者来采访时相比,这里的房舍愈加老旧。朱行江的家依然潮湿,妻子梁有静从2000年遭遇车祸高位截瘫开始一直躺在床上,但笑容依旧。
朱行江在妻子遇车祸后就放弃了货车司机的工作,在社区帮助下成了家门口的环卫工,便于照顾梁有静。让许多邻居敬佩的是,这一家人几乎没有怨天尤人,特别是朱行江进进出出都是笑呵呵的。由于不能行动,梁有静最重要的娱乐就是听丈夫为她朗读《知音》、《读者》等刊物。一些感人的故事与富含哲理的文章总是能让两人沉浸多时,长年累月下来,梁有静也希望自己能像文章中的主人公一样,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身体的现实让她不时觉得遗憾。
此外,梁有静最好的娱乐就是听收音机广播,就是通过收音机这个“好朋友”,让她做出了一个选择,希望此生能为社会作一点贡献。几年前,梁有静第一次从广播里听说了遗体志愿捐赠的事情,她觉得这挺好。梁有静就和丈夫商量,希望有一天过世后,能将自己的遗体捐赠出去,用于医学研究,造福他人。
对于梁有静的想法,朱行江没有答应。他说,一方面原因是他认为梁有静可能是觉得愧疚,总想为别人做点什么,可能说说就过去了。另一方面是他觉得梁有静受了这么多年苦,最后还不能悄悄地安息,他从感情上接受不了。
受感染 和妻子共同申请遗体捐献
不曾想,梁有静并不是说说就算了,就在这个月初,梁有静在听广播时又听到呼吁志愿捐赠遗体的节目。她再次告诉朱行江,她还是想完成这个心愿。朱行江看妻子说得很郑重,并放下手中的家务活坐下来与妻子交流。
梁有静说,遭遇车祸这么多年来,不管是社区还是社会上的好心人,对自己家帮助非常大,没有他们,这个家真的很难撑下去。特别是今年劳动节前后,朱行江再次被市里表彰,“其实比我们好比我们出彩的人还有很多,我想这些表彰很大一部分是对我们的鼓励”。
听到妻子的心里话,朱行江陷入深思,他越想越有道理,只是心里对遗体捐赠还有些别扭。梁有静说:“如果能对别人的健康有益,我们还有什么好顾虑的。”朱行江认可了妻子的想法,并说给了女儿听。女儿对于父母的这一打算也表示支持。
就在上周,朱行江通过电话与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皖医接受站取得联系,表示妻子高位截瘫,不方便本人到场办理相关手续。接受站表示他和女儿携带相关证件前往即可。最终,在5月19日,朱行江和女儿帮梁有静在遗体(器官)捐献申请表上签了字。朱行江本人受妻子感染,也进行了捐献申请并得到许可。他说,妻子做什么他自然要陪着。
虽然困难 却尽量不给人添麻烦
完成申请后,朱行江和女儿回到家中告诉了梁有静,梁有静听了开心得不得了,说自己也能帮助别人了。当时听到这家人的笑声,邻居也来凑热闹,得知后都夸夫妻两人了不起。
听到这里,记者非常感动,看着身处困境却依然想回报他人的这一家子,看着这个干净、温馨却陈旧、潮湿的屋子,还是忍不住问道:这些年就没有想办法换一套住房?朱行江说,曾经是想过换,但这套房子是他们的房产,所以申请不到廉租房或者公租房,自己又没有钱买,不想再给别人添麻烦,就这么住着了。
在红星社区,记者也曾听说过朱行江一直是这样,总是竭尽所能帮助别人,献血、抓小偷、送迷路老人、照顾邻居独居老人回家等,他做的好事太多太多。这一段时间,他女儿由于不想继续所从事的营销工作,又在人才市场找工作。他说,社区不知怎么知道了,也在帮他想办法,让他觉得又给人家添麻烦了。记者 吴敏
新闻推荐
中高考的压力咱们不用怕今日下午3点起拨打3838110 教育心理营养专家现场支招
本报讯 一年一度的中高考临近,面对这场“无硝烟的战斗”,学生和家长无疑都会有些紧张。如何排遣压力、如何放松心态、如何补充营养等,这些都不是小事。针对考生和家长...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