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考的日益临近,怎样在所剩不多的时间进行有效复习,以便能在考试时正常或超水平地发挥自己的实际水平呢?经过初中此前阶段的学习,每一位同学应对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化学的核心知识有了相对比较全面的认识,而在此基础上了解、把握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命题的依据等相关情况,选择制定更加适合自己的科学复习方法与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可以说,近年来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的突出特点就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那么,什么是“稳”?什么是“变”?在最后阶段又应该如何去复习呢?
所谓“稳”主要体现在:一是试题结构相同(3大题,16小题,60分,另有4分加分题);二是试题题型基本少有变化(选择题10小题,填空与实验探究试题5小题,计算题1小题);三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基础知识是年年必考的!这就要求学生特别要注重立足教材,夯实“双基”,带动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省考命题是以双基为载体,通过态度、方法、情感及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考查,大多数内容都集中在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上,一定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如:化学用语的书写等),理解好基本概念(如:物质的变化、性质、溶液等)和基本原理(如化学反应的类型、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等),易混淆点上应多下功夫,把零碎的化学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网络。从而把基础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所谓“变”则主要体现于:一是试题情境新,情境的设置年年在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二是考查方式新,减少了记忆性试题,增加开放性试题,注重考查学生查阅资料、图表数据分析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突出学科特点,强化了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的考查。因此在复习时,必须加强实验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实验的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制取、常见物质的鉴别或分离等,都要做到熟练掌握。科学探究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方式,又是重要的学习目标,命题原则中也往往包含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有关科学探究的内容实际会涉及全书的多个部分,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物质成分的探究、物质性质的探究等等,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题针对性地加以训练,避免题海战术,按假设或猜想,设计验证方案的思路,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练习中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思维的严密性,学会总结每一类问题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对于同一类问题则加强迁移训练,总结规律,提高应变能力。
此外在中考中,化学、物理同场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应试时应注意答题科目的先后顺序及时间的合理分配,要注重心理素质的调节。在考场特定的环境中,往往由于题目所提供的信息量大,有的考生就觉得烦躁不安,看不下去,草草答题;有的考生因为心理素质不稳定,审题不细心,错看、漏看题目条件、数字,造成失误;有的中间遇到难题,不会取舍,造成时间不够,甚至试卷都没做完等等。因此在复习中,一定要重视和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避免非能力因素失分。
总之,中考复习需要智慧,也需要健康的心态。在复习中既要立足基础,又要注意从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提高复习质量,拓展和加强思考;复习中还务必要避免“开夜车”、纠结于偏题怪题等情况,平时学习基础扎实的同学,如果复习有针对性,同时能保持良好考前情绪,就一定会在中考中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新闻推荐
16日下午,由全国城...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