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父亲整理爷爷的遗物时,我发现了一个珍藏着的秘密:一个眼镜盒里有副用红毛线织成袋子装着的护目镜。爷爷,这个1958年支援安徽,上海交大毕业的焊接高材生,将这护目镜用红毛线袋装着,其意义可见一斑。在爷爷青春岁月的照片中,我见过,正在建造的万吨货轮的船台上,他手持护具和焊枪,焊接着钢板,溅起的钢花耀眼夺目,犹如夜空中汇集的闪电;潮湿炎热的梅雨季节,他为工人们讲焊接课,汗水湿透了衣衫;紧张忙碌的工地上,他帮助大家现场解决了一个个困难;条件艰苦的实验室,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这就是我的爷爷,一个书卷气息浓厚、年过七旬的知识分子。看着手中的护目镜,我懂了爷爷,懂了墙上的《梅花》国画的含义——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感动中,我把这副护目镜放进红毛线袋里。我发现了另一个秘密,这红毛线袋是奶奶的手艺!奶奶的织艺可是远近闻名的,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常常找她帮忙。她能用各种颜色的毛线,运用各种型号的毛线针,织出漂亮的毛线衣、裤、帽子、袋子等等,而织物上的图案应有尽有,有大象、兔子、金鱼、蝴蝶、小鸟、花草树木,简直是出神入化。其实奶奶的肩周炎很严重,经常手臂痛得不能抬。妈妈总劝她不要织,可奶奶却笑眯眯地说:“我这个退了休的纺织工人,帮大家织毛衣也是个享受呀。”突然间,我的眼睛湿润了,一种幸福、自豪的感觉油然而生。
我,一个普通的孩子,生长在这个普通的家庭。虽然没有显赫的家世,但我那坚忍不拔的爷爷,勤劳善良的奶奶,忘我工作的父亲,孝顺贤惠的妈妈,早已用这些平常生活中足以感动的细节教会了我博爱;虽然我的书房里没有悬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警世匾,但爷爷那股激情澎湃、建设祖国的豪情,奶奶那乐于助人、吃亏是福的善心,爸爸那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勤奋,妈妈那全力照料家庭的奉献,早已潜移默化扎根我心中。
感动中,我把护目镜还原到眼镜盒中。在征得父亲的同意后,把它放在自己的书架上。我想,它会看着我、伴着我一路成长。
指导教师:郑炜
新闻推荐
在正式“触网”之前,杨鑫涛未曾想过会在互联网上开疆拓宇,创新创业。马云说,互联网是体验经济,女性在这方面有天生的直觉,“她时代”给新女性一个机会,让她们与男性一起,追寻自...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