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微信是现在流行的社交工具,不少人喜欢在微信群里抢红包。不过,不要碰到红包就要抢哦,有的红包其实是“炸弹”。这不,近日芜湖一位女子抢到了500元的代金券,结果最终被骗了10000元现金。
近日,市民王女士被朋友拉进了一个微信群,虽然群里很多人都没有实名,也不确定是谁,但看到有人发红包,她就习惯性地“抢”了,打开后发现自己中了500元代金券。喜出望外的她,按照指示在领奖网站中输入了自己的身份证、手机号、微信账户等个人信息后,网站要求她扫描一个二维码。没想到的是,扫完后没过几分钟,她就收到一条银行转账短信,短信显示,她卡里的10000元现金被转走了。意识到自己被骗后,王女士连忙报警。
对此,镜湖公安分局弋矶山派出所民警分析说,一些伪造“抢红包”恶意链接的不法分子,往往会侵入微信、QQ及朋友圈等平台,市民务必小心,以防个人信息与财产遭受损失。
弋矶山派出所的民警提醒说,以下这6类红包,市民千万别碰:
1、需要个人信息的红包不要碰。领取红包时要求输入收款人的信息,比如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这种很可能是诈骗;
2、拆红包要输入密码的有诈。如果有商家或者朋友发来一个微信红包,拆开时却要输密码,那就要警惕了,因为这很可能是假红包;
3、与好友共抢的红包需谨慎。朋友圈有不少跟好友一起抢红包的活动,要求达到一定金额,这很可能只是一种吸引粉丝的骗局;
4、高额红包不可信。单个微信红包的限额是200元,因此如果收到“888”之类的大红包,基本上可以确定就是假的;
5、警惕“AA红包”骗局。此类红包往往对微信AA收款界面进行略微改动,加上“送钱”“现金礼包”等字样,让用户误以为是在领红包;
6、分享链接抢红包的是欺诈。看到朋友圈分享的红包,点开链接要求先加关注,还得分享给朋友的情况,这种红包涉嫌诱导分享和欺诈用户。 记者 马正超 实习生 陈雪莉
罗成 制图
新闻推荐
十年前一部非常叫座的电视剧《士兵突击》里有这样一个镜头:神枪手甘小宁在演习中被对手“击毙”,当对手告诉他到了宿营地有烤羊招待时回道:“别提烤羊,一提烤羊我就不恨你了。”可见烤羊在国人心中的...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