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暑期,电信诈骗犯罪持续高发,给公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9月7日,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安全公司360在京发布了《2016中国电信诈骗形势分析报告》。昨日,记者就此联系到360工作人员,为芜湖市民带来“防骗提示”。骗子最爱用什么号码,最爱扮演什么角色,报告为您揭晓。
据悉,此次报告从诈骗电话整体形势、诈骗电话类型、诈骗电话号源类型与归属、诈骗电话号源地域分析、电信诈骗攻击目标地域分析、诈骗电话攻击时间特点、电信诈骗识别力地域排行、电信诈骗典型案例拆解等角度,将当下猖獗的电信诈骗做了全方位解读。数据显示,仅2016年8月,360手机卫士就为全国用户拦截各类骚扰电话34.3亿次,平均每天拦截骚扰电话约1.11亿次。其中,共拦截诈骗电话4.45亿次,占到了当月骚扰电话拦截总量的13.0%,平均每天拦截诈骗电话约1435万次。考虑到诈骗电话可能给用户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其他严重后果,诈骗电话显然已经成为危害最为严重的骚扰电话类型。
虚假金融理财诈骗多
“徐玉玉案”、“宋振宁案”、“清华大学老师被骗1760万案”……如今,电信诈骗受害人群已经覆盖了普通大学生、工薪阶层、高级知识分子等多个社会群体。同时,不法分子也有了一整套“成熟的方法论”,电信诈骗形成了一条从个人信息攫取、售卖到实施诈骗的黑色产业链,包括多个分工明晰的环节,十余“工种”环环相扣,将受害人一步步引入陷阱。对此,《2016中国电信诈骗形势分析报告》做出了针对性极强的解读。根据2016年8月360手机卫士用户的“吐槽信息”的统计分析显示,在用户接到所有的诈骗电话中,虚假的金融理财诈骗最多,占43.2%;其次是身份冒充诈骗,占25.2%。两类诈骗相加占比68.4%。
其次,接到不认识的固定电话和400/800电话时,要多加小心!根据2016年8月360手机卫士拦截诈骗电话情况的抽样分析显示:在诈骗电话的号码源中,固定电话呼出的诈骗电话数量最多,占所有诈骗电话呼叫量的56.0%;其次是400/800电话,占比为27.1%;手机呼出的诈骗电话占诈骗电话呼叫总量的15.4%;此外,还有1.2%的诈骗电话来自境外呼入。
骗子们的作息很规律
根据2016年8月360手机卫士拦截诈骗电话情况的抽样分析显示:每周五到下一周的周一,每天诈骗电话呼叫量均超过了一周总量的15%,而周二到周四的呼叫量则相对较低。报告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周末很多人都会独自在家,有空闲时间,而且身边没有可以给自己提醒的人,被骗子成功诈骗的几率也就更高。骗子们因此会选择在周末来拨打更多的诈骗电话。
不过从一天24小时的情况来看,骗子们的作息规律和普通人差不多。诈骗电话的高峰期出现在早上8点至11点,而晚上10点钟以后就相对较少,凌晨1点至5点是诈骗电话呼叫量的低谷期。
此外,根据用户举报及媒体报道,报告还对冒充公检法诈骗、冒充领导诈骗、冒充亲友诈骗、机票退改签诈骗、购物退款诈骗、假冒证券公司诈骗、利用无卡折业务退款诈骗、积金积存交易诈骗、邮政活期转定期诈骗等9类典型电信诈骗案例进行了解读与分析。
这几个身份,骗子最爱演
别小看电信诈骗分子们,其实个个都是影帝级的人物,不论是有关部门、银行员工还是亲朋好友,各种身份张嘴就来,演技入木三分,一个不小心就会上当。《报告》显示,骗子们最喜欢“扮演”的身份集中在运营商、公司领导、快递、医保社保机构、有关部门、商家客服、银行、公检法机关、学校、亲友等10种不同的身份与社会分工。这些骗子往往有一套非常完整成熟的骗术体系和套路,在接通电话后,快速进入“角色”,有些骗子中的“老司机”从语调到措辞几乎以假乱真。
随着骗子实施电信诈骗手段不断复杂化,除了占比近七成的金融理财和身份冒充类诈骗要着重防范之外,对于其他诈骗手段也需要时刻提高安全意识,这样才能破解诈骗连环套,保护自己的隐私和财产安全。
记者 李婷维 实习生 陈静静 韩谋升
图片来自网络
新闻推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的这句诗仅从字面就透着一股浓浓的思乡,似乎比“举头邀明月,低头思故乡”来得更有意境和韵味些。特别是在仲秋,天涯断肠人,游子漂泊外,当夕阳残红,洇染暮色,伤了天空时,故...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