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的这句诗仅从字面就透着一股浓浓的思乡,似乎比“举头邀明月,低头思故乡”来得更有意境和韵味些。特别是在仲秋,天涯断肠人,游子漂泊外,当夕阳残红,洇染暮色,伤了天空时,故乡与他乡相互交织着,侵蚀着内心。虽没有古人对家乡来得渴望,但也体会得真切。
《礼记》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中秋是祭月之日,也是团圆日。不由就衬托了游子的凄凉。
游子思念亲人,故里。是“月是故乡明”表达的情感,也是中秋节的一个基调,无论直白还是委婉,无论表面还是深层。从古至今,月亮显然已成了寄思的代名词,它指示着你遥望的想念。透着清冷,透着孤独。极具反差的是天空一个太阳,一个月亮。但月亮即使有仙子的陪伴,仍然无法温暖它的冷色调。
中秋。想家,抬头望月;思念,仰头对月。也许是因为那里住着和自己有着同样心境的仙子,人们才总会在孤寂的时候看月,听嫦娥的叹息;听玉兔的捣药;听吴刚伐桂。中秋带着神话传说的美丽,却又涂抹了千年悲凉的色彩。
在西方,莎士比亚的喜剧里有这样的一段描写:罗密欧要对着月亮向朱丽叶发誓,却被制止。因为月亮有着阴晴圆缺,它接受的誓言不够永恒。月亮对于誓言是否永恒很是难辨,但“月是故乡明”的意义确是永存。在中国,神话说着嫦娥奔月,诉广寒宫的永远冷清。从此我们的月亮就有了思念的属性,有了永远的悲凉。
无论是否在中秋,人们将感情寄托于月亮,已是一种从古至今的文化积淀。“月是故乡明”明的是心,在茫茫宇宙中,当你找到一个充满故事的东西去抒发自己时,你仿佛有了依靠,内心不再空虚。我们祭拜月亮,是传统,是传承,是寄托。
“月是故乡明”是知道根之所在的心之所向。又何尝没有“落叶归根”之意?我们感叹故乡的月亮圆,因为故乡是我们的初始,那种世间最真实情感的本质流露都是最美。
新闻推荐
活动时间:9月22日下午14:30~16:00在线专家: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陈弋生、陶凌松本期主题:关于前列腺的那些事儿读者参与方式:1、登录芜湖健康网点击江城导医栏目提问;2、活动时间内拔打热线0553-3...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