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丹丹
“要不是这座泵站,洪灾导致的积水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排出去。”9月初,鸠江区二坝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骆国淳指着该镇中路村的泵站告诉记者,这座新建泵站在今年防汛排涝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坝镇中路村有农田水面2500亩,村民820人,村里唯一的大厂泵站建于上世纪90年代,因年代久远,不仅排水能力弱,且无法连续工作,“工作5小时就要休息1小时,要不然电机就烧坏了。”今年4月,鸠江区财政拨款23万元为该村新建了泵站设施。就是这座5月份刚刚建成投入使用的泵站,随后便迎来汛期,新泵站“在排涝工作中连续工作20多天,及时排除积水,把村民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增强防汛抗旱能力,“护航”农业生产,这正是芜湖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升工程的目标之所在。记者采访中获悉,近年来,芜湖市持续以小泵站、小水闸、中小灌区、塘坝、河沟、末级渠系等小型水利工程为重点,进行小型水利改造提升。按照计划,仅2016年一年,芜湖市将加固新建小型水闸57座、改造中小灌区4处总计4.2万亩、扩挖塘坝2801口、整治河沟385条、改造灌区末级渠系9.5万亩。
小水利关乎农业生产安全,关乎农民切身利益。为确保改造提升工程真正发挥效益,芜湖市明确规定,塘坝、河沟、末级渠系要做好分类型“单项典型设计”。以塘坝扩挖为例,要根据地形地貌合理布局、选址,同时统筹考虑上游来水与下游受益范围,对有防洪要求的山塘,要设置溢洪道;对兼顾群众生活用水的塘坝,要有亲水平台并设置警示标志。“要确保建一处收效一处,并且能够持续发挥效益。”市民生办相关人士表示。
据介绍,尽管今年夏季芜湖市遭遇洪水侵袭,但由于启动早、推动快,芜湖市小型水利改造提升工程进展较为顺利。至7月底,开工小泵站8280千瓦,开工率100%,完工率64%;开工小型水闸55座,开工率96%,完工率81%。此外,中小灌区、扩挖塘坝等工程项目也均完成或超出序时进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潘晔实习生吕世丹)记者昨日从镜湖交警大队获悉,两桥拆除期间,芜湖市对涉及交通重组路段的路边停车位进行清除。同时,考虑到沿线附近商家及居民停车难问题,已新建了停车场。据了解,二街(柳春路...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