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芜湖市校园足球的发展,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2016年“小升初”,荟萃中学、澛港中学和镜湖新城实验学校三所学校面向市区招收首届初中足球特长生,这在芜湖市还是第一次。从暑期三校足球特长生招生工作启动开始,一直到现在,记者始终关注此事。近段时间,记者就此进行了专访。
招生结果没有预想的好
在荟萃、澛港、镜湖新城三校,校长们坦言,虽然是芜湖市首次招收初中足球特长生,但招生的结果并没有预想的好。每校的招生名额只有16个,数量并不多,然而仍有一所学校未招满。
记者了解到,足球特长生招生工作启动后,打电话或带着孩子到学校咨询的家长有不少,各校报名的人数也都超过了招生计划,但参加报名的学生中,不少足球的基本功很一般,有少数报名学生甚至没有什么基本功,之所以想报名参加足球特长生招生,是家长希望通过此途径,实现择校的目的。
澛港和镜湖新城两校首届足球特长生招生完成计划,但校领导坦言,招收的足球特长生中,足球基本功差异比较大,并不在一个水平上,少数招来的特长生足球基本功不尽人意,只是体能比较好,学校希望经过培养今后有较快的进步。荟萃中学领导说,他们学校虽然报考人数超过招生计划,但经过考核筛选,学校只收下了足球基本功较好的学生,宁缺勿滥。
招生过程中遭遇尴尬
由于是全市首次招收初中足球特长生,市教育局和三所招生学校都十分重视,成立了专门的招生领导组和考核组。考核组的成员中,不少是学校从外面聘请的足球方面的专家、教练。
为了招到好苗子,记者了解到,三所学校都提前做足“功课”,到小学了解并请推荐好苗子,还从多届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会成绩册上“寻找”好苗子,拿到名单后,主动上门动员家长支持孩子报考足球特长生。
但在此过程中尴尬频出。不少学校发现的足球好苗子,家长并不同意其报考足球特长生,只希望孩子今后把精力放在学习文化课上,至于孩子的足球特长,只当作爱好。校领导说,对于那些基本功比较扎实、又喜爱足球的好苗子,校领导甚至“三顾茅庐”,反复劝说也没能改变家长的态度,让学校感到十分遗憾。
三所学校领导都告诉记者这样一个现实,但凡他们看中的基本功扎实的足球好苗子,绝大多数学习成绩都不错甚至很优秀。这样家长就更舍不得孩子去做一个“前途未卜”的足球特长生,不如一门心思搞好文化课,今后考个好高中、好大学。
家长三大顾虑有点多余
为什么许多家长不愿让喜欢足球又有一定基本功的孩子报考足球特长生?综合三所学校校长和足球教师的说法,归纳为“三大顾虑”。
首先是家长担心踢球会影响学习。在现实中学生的成绩一直都是家长心中的“重中之重”,对于有可能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兴趣特长,显得尤为“敏感”。 记者与多位家长进行交谈,了解到“担心孩子踢球影响学习”是家长们不支持孩子踢球的重要原因。其次是担心孩子踢球“没前途”。很多家长认为足球运动员不是一份“好职业”,因而在孩子的职业规划中将其“首先过滤”掉,第三,孩子踢球容易受伤。采访时有学生家长说,足球运动对抗性很强,孩子踢球容易受伤,这让他们十分担心。
对于家长的顾虑,校长们认为可以理解,但也有些“多余”。荟萃的李校长认为,孩子踢球对于学习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踢球并不是一项单纯的体力运动,它也是一项脑力运动。孩子在踢球时能够培养阅读比赛的能力和理解战术意图的能力,这些都能够增强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澛港中学的李校长和镜湖新城的蒋校长都认为,别说职业足球运动员的薪资水平远远高于其他职业。即使今后不能成为职业球员,孩子选择足球道路一样可以进入大学深造。现在许多名牌大学招收足球特长生,并有招生政策上的优惠。足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对于孩子的身体发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也为每个学生购买了“学生校园意外责任险”,可免除家长“后顾之忧”。
兼顾特长生的踢球与学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三所学校今年招收的首届初中足球特长生,入学后并没有单独编班,而是分散到各个班级,这样便于管理。
澛港中学李校长说,把足球特长生集中在一个班,对他们的文化课成绩要求不高,这样一来,容易导致多数特长生的文化课成绩上不去,而且不好管理。分散到各班后,对他们的文化学习要求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另外,对特长生外出参赛耽误的课业,学校也会请优秀教师为他们“开小灶”,及时补上。
对于足球特长生的足球训练,记者了解到三所学校的做法基本一致,平时每周抽几个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对特长生进行集中训练;每个双休日至少用半天时间,对特长生进行足球教学和训练;寒暑假中,特长生几乎每天都要利用半天到学校训练。另外学校还要创造机会,让特长生们走出校门,参加多种层次比赛,以扩大视野,提高实战水平等。
校长们希望加快对足球特长生培养的经费投入,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外出参赛,都需要经费支撑。他们还希望进一步扩大足球特长生的升学渠道,在省、市示范高中学校招生计划中,扩大足球特长生的招生计划,以吸引更多的小升初学生报考初中足球特长生,让更多的家长支持孩子报考。
莫让踢球的孩子成了“少数派”
采访中三位校长认为,首届初中足球特长生招生计划完成得不很理想,也与目前芜湖市校园足球的发展现状不无关系。在许多中小学校踢球的孩子成了“少数派”,校园“足球人口”少,选才的余地就不可能大。
镜湖新城实验学校的足球老师认为,孩子们喜欢踢球,家长应该“放开手”。让孩子们感受足球带来的快乐,在踢球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公平竞争,同时培养友谊、锻炼心智,这是发展校园足球真正的目的所在。校园足球也不仅仅是举办足球赛那么简单,在比赛背后,有孩子们共同拼搏共同努力的汗水,有孩子们团结合作相互配合的友谊,这些都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经历。
校长们希望全社会都要支持校园足球的的发展,让校园足球发挥阳光体育育人的作用,让孩子们体会到足球运动之“美”,让足球成为孩子“人生的学校”。记者 王俊杰 文 刘江 摄
孩子们踢得很投入(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芜湖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已经建成,从本学期开始正式接纳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何确保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安全,让家长和学校放心?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采访。中学生去芜湖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