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广大职工群众既是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力军,也是全面小康社会成果的分享者。在奔向小康的路上不让一个困难职工掉队,是全市各级工会的使命责任担当。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工会充分发挥联系职工群众最广泛、感知职工群众冷暖最准确的优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新路径、新方式,形成了职工服务品牌,赢得了党政、社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盛赞。
坚持25年组织向困难职工“两节”送温暖,慰问困难职工、困难劳模19万人次;连续19年开展“金秋助学”,资助9032名困难职工子女实现大学梦;持续14年累计救助因病致贫、去产能下岗转岗生活困难和伤残职工等困难群体11.5万人次,全市困难职工由最多时的2.9万户下降至现在的0.4299万户。市总工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攻坚计划”的部署,主动作为,勇于担当,2016年7月召开全市困难职工精准解困脱贫动员大会,动员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全面启动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攻坚计划”行动,按照“一户一档案、一户一计划、一户一措施、一户一责任”的系统精准帮扶措施,制定了《芜湖市工会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实施计划》,目标到2019年底前在档困难职工全部实现解困脱贫,确保困难职工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具体举措是创新工会网上网下职工服务新模式,推进职工特惠普惠服务,做到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四个精准”。
精准摸清困难底数,建立“一户一档案”,找准“帮扶谁”。市总工会在制定“芜湖市总工会2016—2020年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实施计划”前,组织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开展了一次对困难职工、困难劳模、困难农民工“拉网式”上门走访慰问活动,并应用刚刚建成的“芜湖市职工服务信息系统”,通过信息“比对”新技术手段,根据国家统一的贫困人口标准,对每一名困难职工、困难劳模、困难农民工的区域分布、致困原因、困难程度、技能水平等基础信息进行逐人逐项“核查”,筛选出的困难职工,按照“一户一档案”的原则建立实名制档案数据库,并同步录入“全国总工会困难职工档案库”、“芜湖市职工服务网”,实行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系统管理。
精准研判致困原因,制定“一户一计划”,细化“帮什么”。市、县区工会将所辖困难职工、困难劳模、困难农民工档案,按照“单一因素暂时性致困”和“复合因素长期深度致困”标准进行大致分类;再由各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和村居委及企业工会和职工服务(帮扶)三级体系工作人员进行细分,区分是因病长期致贫,还是因为意外事故暂时生活困难;是因为就业能力单一限制其解困,还是因为子女上学负担拖累;是因为政策性原因失去工作岗位还是自身原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等不同情况,按照“一户一计划”制定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措施”。目前,全市各级工会均分别建立起了“困难职工”“劳模及困难劳模”“困难农民工”实名数据库,各级工会组织正按2016年—2019年40%、30%、20%和10%递减精准解困脱贫计划和每一名困难职工、困难劳模和困难农民工精准解困脱贫工作计划,确保“五年计划四年完成”。
精准谋划对策举措,实施“一户一措施”,解决“怎么帮”。市总工会建立了政策机制帮扶、法律服务帮扶、救助援助帮扶、就业帮扶和项目服务帮扶等“五项”联动举措,既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眼前困难,做到基本生活无忧,又促进广大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通过创业就业解困脱困。对纳入低保且具有劳动能力、但未实现充分就业的困难职工,重点帮助其实现就业创业,提高家庭收入实现解困脱困;对患重特大疾病等导致家庭支出突增,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重点帮扶其落实医保及大重病政策、纳入政府临时救助制度;对长期居住在城市、生活遇到特殊困难的农民工,重点帮助其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务;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生活困难的职工,重点协同政府落实政策措施,解决好转岗、再就业等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同时,市、县区总工会主动作为,尽工会所能,广泛整合资源,积极探索“互联网+工会服务”特惠、普惠服务新路径、新手段,接续社保及大病救助,提高工会“金秋助学”标准,创新在校困难职工子女连续救助“圆梦计划”、在读高职专科“蓝领计划”,延伸工会救助、维权、服务方式;发挥“劳模示范基地”作用,为更多的困难职工及子女提供就业再就业机会,以自身发展自主解困脱贫。工会与职业技术学校联手开办职工转岗待岗职业技能免费培训班,搭建职工技能培训、技术等级鉴定“一条龙”培训、发证平台;创建劳模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劳模大学生实训基地,为困难职工及其子女大学毕业创业就业和实习提供保障,多渠道引导困难职工及其有创业就业能力的子女通过自强自立增加家庭收入脱贫致富。
精准压实机制管理, 定位“一户一责任”,落实“谁来帮”。2013年市总工会率先在全省工会系统大力推进困难职工帮扶三级服务体系建设,2015年利用新建的芜湖市职工服务信息化系统平台,同步对全市14个市、县区和工业园区职工服务中心、231个基层困难职工服务站点进行信息化服务功能升级,为全市广大职工、困难职工提供全覆盖的救助、维权和服务网。全市所有职工可以随时随地拨打12351职工维权热线、登录“芜湖市职工服务网”和“身边芜湖”之“工会服务”APP移动客户端,多渠道、多路径向各级工会组织和三级职工服务平台(窗口)提出服务诉求需求,各级工会职工服务平台(窗口)24小时全时域、无条件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救助服务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等求助、维权、服务。2016年8月省总工会在芜湖召开职工服务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对芜湖市积极探索职工服务信息化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同时要求芜湖市工会积极应用工会“大数据”,探索“互联网+工会服务”创新模式、新手段,不断增强工会服务职工、特别是帮助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能力。同时,各级工会按照“一户一责任”的要求,明确了工会组织、工会领导和工会社会化工作者结对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任务和责任,做到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目标清晰,结对帮扶责任人明确和解困脱困流程可追溯、可追责。
傅松
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童怀伟来芜开展夏季“送清凉”慰问一线环卫工人
新闻推荐
潘朝晖主持召开市政府第四十八次常务会议研究促进产业发展支持戏曲传承等工作
本报讯(记者杨正毛)市长潘朝晖月日主持召开市政府第次常务会议,研究积极发挥财政政策作用促进产业发展、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等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招商引资和支持存量企业并重,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作用,用...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