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年9月24日。
受害人:王某,女,29岁,芜湖市弋江区人。
被骗地点:南瑞新城金坤园的家中。
被骗经过:24日晚上,王某被人拉进了一个陌生的微信群,群里都没有实名,也不知道是谁。群里不停地有人发动画、音乐、新闻链接等比较热闹,不一会儿她看到有人发红包,于是就习惯性地抢了一个红包,打开后发现中了500元代金券。王某按照代金券使用指示,在领奖网站中输入了身份证、手机号、微信账户等个人信息后,网站要求王女士扫描一个二维码。王某扫完二维码后没过几分钟,就收到一条银行转账短信:她卡里的10000元现金被转走了。王某发现自己被骗,随后向弋江公安分局报了警。
案件分析:犯罪嫌疑人非法获取王某的微信号,并将其拉进设置好的微信群,伪造红包让王某抢到,引导她使用中奖的代金券为诱饵,骗取王某的身份证、手机号、微信账户等个人信息,然后通过扫二维码植入木马病毒,对王某的手机号码进行拦截,将验证码直接发到犯罪嫌疑人的手机上,这样王某绑定在第三方平台的银行卡里的钱就被盗走了。
诈骗关键步骤:拉入陌生的微信群,抢到一个红包,填写个人信息,扫二维码,拦截动态密码,盗取网银中存款。
受害人心里分析:大多数受害人认为,抢红包没有危险。在这种思想意识下看到红包就抢。其实陌生的微信群红包是骗子设置好的,一般情况下,抢到红包后直接放到自己的银行卡中就行了,不需要填写个人资料。而犯罪嫌疑人设置的红包要受害人填写各种个人信息,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行为,受害人应该警觉,但受害人受大红包诱惑,将自己的身份证、手机号、微信账户等个人信息提供给了犯罪嫌疑人,从而造成了自己的损失。
正确防范:1、抢到红包后,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的红包不要再去操作。2、微信红包拆开时却要输密码,这很可能是假红包。3、单个微信红包的限额是200元,犯罪嫌疑人为了诱惑受害人,故意将红包做得很大,如 “888”之类的大红包,可以确定超过200元的大红包就是假的。 4、看到朋友圈分享的红包,点开链接要求先加关注,还得分享给朋友,这种红包涉嫌诱导分享和欺诈用户。5、抢到红包后还要扫二维码肯定是假红包。一担扫完对方发送来的二维码,不仅领不到红包,而且自己银行卡中的钱也会被别人盗走。
朱广 俞喜荣
新闻推荐
今年才32岁的王永亮,看起来比较年轻,却有着9年的警龄。2007年10月,23岁的王永亮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了芜湖公安队伍,先后工作于特警支队、中山南路派出所,并于2015年6月调入高校园区派出所,现任高校园区...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