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安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依靠制度。制度建设的意义在于:人无完人,不仅要依靠觉悟、自律,而且要依靠完善的体制机制来激励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加强制度建设,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性发展,需要严格生态环境保护。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严守生态红线、耕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红线,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自然秀美。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管理,大力实施森林增长、植树造林、园林绿化工程,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加强岸线资源监管,优化岸线功能布局,促进长江及内河岸线资源合理高效利用、可持续开发。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节能减排预警,严控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严禁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产能过剩项目。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加强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资源化利用,实现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消费,提升新能源示范城市发展水平。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生态文明立法,引导、规范、约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行动态监管。建立资源环境承载预警机制,强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形成奖优罚劣的生态补偿机制。全面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制度,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切实用制度守护好芜湖的“绿水青山”。
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完善生态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制度,促进环保健康发展。只有大幅提升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有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本报评论员
新闻推荐
学习全会精神 增强发展信心市工商联十二届七次常委(扩大)会议召开
本报讯(记者杨友艺)市工商联十二届七次常委(扩大)会议月7日召开,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分析解读《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物综合评价等文...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