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潘晔
在“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上,芜湖机器人产业亮出漂亮的“成绩单”:今年以来,芜湖机器人产业一直保持在%以上的增速,1—月份已实现产值.亿元,并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
自年起,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已经成功举办四届,成为业内人士梳理机器人产业阶段性发展成果,推动我国工业、服务、特种机器人产业发展,促进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今年,大会将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机器人细分领域与行业热点,举办企业领导人峰会、工业机器人论坛、机器人标准与可靠性论坛、通信用机器人需求对接会等十余场主题活动,近百位行业专家及企业领导人齐聚江城,全面剖析机器人各领域发展趋势、前沿技术、需求动向等热点问题。
往年,这一盛会均在国内一、二线城市举办,今年首次“落户”江城。“之所以选择芜湖,就是看中当地产业发展所呈现的蓬勃朝气。”作为主办方之一,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副会长宋晓刚告诉记者,芜湖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布局前沿领域,瞄准一批新产业、新模式,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接替传统产业,为经济持续增长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目前,机器人、现代农业装备、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值得其他城市借鉴。通过交流“芜湖经验”,将对机器人行业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继而提升整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机器人行业如何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对于芜湖来说,“产业集聚”是一个绕不过的关键词。作为全国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试点,芜湖市大力支持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并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聚集区”的目标。年,芜湖市在全国率先出台《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设立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专项资金和机器人产业担保基金,着力打造政策支持、投融资、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人才支撑、应用推广六大产业支撑平台。年,省政府确定第一批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芜湖机器人产业基地位列其中。得益于产业支撑平台以及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已在芜湖市呈集聚发展态势。
芜湖市还充分发挥“国家试点”和“省级基地”的“双叠加”政策优势,进一步强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的培育和引进,不断完善、延伸、壮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全产业链。目前,超过家机器人上下游集聚企业、3家机器人产业研究院,以及一批院士工作站、国家级工程中心纷纷落户芜湖,充分显示出芜湖市在全国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中的重要地位。如今,已形成埃夫特等企业为龙头的整机企业集群、翡叶动力等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企业集群,机器人产业的创新程度、发展速度均走在全国前列。未来,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机器人将成为“芜湖智造”的“新名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孟鸣)记者日前从市女企业家协会获悉,该协会通过增选副会长、发展新会员,吸纳一批全市女性创新创业典型加入女企业家协会队伍,以充分发挥巾帼典型积极作用,融入芜湖市双创,促进转型发展。据了...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