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下午,由芜湖市博物馆、大江晚报、芜湖铁画研究会及北塘小学联合举办的“芜湖三画(铁画、石刻画、通草画)知识普及讲座”在市博物馆举行。来自北塘小学的50名大江晚报小记者着实过了一把非遗文化瘾,不仅近距离观赏到“三画”这一传统手艺项目,还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学手艺。
惊叹:讲座勾起小记者好奇心
什么是芜湖“三画”?它们是如何诞生的?又是如何制作的?如今发展得怎么样?小记者们揣着一个个问题来到博物馆。“铁画来源于国画,铁画可以制作山水、人物、书法、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小到蚂蚁大到大型城市雕塑……”芜湖铁画研究会副会长沈涛与铁画工艺大师叶合为同学们讲解了“三画”的起源与历史,铁画的原材料和种类、“三画”的区别以及制作工艺和艺术鉴赏等知识。
见识:近百件“三画”尽收眼底
在博物馆工作人员带领下,小记者们来到“三画”展厅,芜湖铁画研究会李爱平秘书长还为小记者们逐一介绍每一幅作品的来源及制作工艺,小记者们边走边看,边听边记,还不忘用手中的照相机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作品。
“哇!好漂亮啊!”“连小猫的毛也做得特别像呢!”“看!这是着了色的铁画!”“这是通草画,多美呀!”展馆内近百件丰富多彩的“三画”让小记者们大开眼界。铁画的精美、石刻画的细致、通草画的亮丽,令小记者们惊叹不已,纷纷感叹芜湖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互动:探索非遗奥秘,争做小小传承人
在另一处的展厅内,“三画”传承人认真地给小记者们做着演示:铁画大师正叮叮当当地敲着一段烧红的铁丝,制作铁画竹叶;工艺美术大师李小广正指导他的学生制作一块龙腾飞舞的石刻画;通草画的制作台前工艺美术大师毛艺涛正在为一片花瓣着色,边着色边给小记者们介绍通草画的奥妙……
每一处展示台周围都挤满了小记者,“这是干吗的?”“为什么要这样弄?”“制作一个要多长时间?”小记者七嘴八舌地提问着。更有些小记者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直接“上阵”,在各位传承人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尝试。当看着手中制作完成的铁画小蝈蝈、梅花、竹叶,通草画小螳螂、鲜花……孩子们笑开了花。
主办方表示,本次活动的举办对于增强少年儿童对芜湖非遗的认识和传承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芜湖文化小记者们在走进非遗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到其无穷魅力的同时,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发出“传承非遗,从我做起”的倡议,将非遗文化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 陈轶敏 文 刘江 摄
参观博物馆
瞧瞧,大师制作铁制小花朵
孩子们正在欣赏石刻画制作流程
北塘小学的小记者们现场参观芜湖三画杰作
哇!这个铁画打的真好看
小记者们对通草画产生浓厚兴趣,争相讨要大师作品作为纪念。
我也来打铁
欣赏通草画杰作
认真听取大师对芜湖三画的介绍
新闻推荐
我的家乡在皖北滁州,从芜湖出发途经马鞍山、南京,跨过长江大桥,很快便能抵达。两个多小时的车程,窗外是飞快掠过的田野、树影、村庄,直到看到皖M的车,听到熟悉的乡音。“近乡情更怯”的复杂心情,是我这...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