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着实让诗词这一“阳春白雪”在寒冷的冬日里火了一把。读者们可能没有想到,在芜湖有一所普通中学,把诗歌育人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已持续六年多了,这所学校就是市教育局直属的城南实验中学。
月月都有诗词主题活动
记者昨天到城南实验中学采访,一进大门,只见巨大的电子屏幕上,不时翻滚着一首首经典诗词。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走廊墙壁上以及各班教室里,张贴着许多精美的诗句……学校教务处的老师说,在城南实验中学,六年来,每年每月都有诗词活动,一年一度的诗歌节将诗歌活动推向高潮。
记者随机调看了2016年下半年学校诗歌活动的安排,9月诗歌节开幕式;10月“诗情画意”书画比赛;11月上旬诗歌创作专题讲座;11月上中旬写诗歌专题教学活动;11月18日“风雅校园”诗歌创作比赛;11月30日“金色年华”诗歌表演赛;12月16日“诗和远方”诗歌交流会;12月23日诗歌节闭幕式“POP”海报设计大赛;12月30日“临唐取风”集体诗歌诵读比赛、诗歌节闭幕式。这样密集的诗歌活动安排,在芜湖市中小学校中可谓绝无仅有。
校园诗歌活动的经常化、普及化,更让语文老师感到高兴。一位高中语文老师对记者说,诗歌在语文课中,属于一种最精致、纯粹、优美的文体,代表着高品位的文学趣味。在他看来,读诗歌,寻思路,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诵诗歌,入妙境,可以激发想象能力;说妙句,品妙词,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析内容,感情怀,可以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
以诗歌特色打造文化校园
在唐宋诗词谱就的音律里翩然起舞,在诗词接龙的游戏中品味经典余韵,在师生对诵的氛围中升华校园诗情……在城南实验中学校园,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诗意的景象。
奚校长坦言,城南实验中学作为一所普通中学,以高中阶段教育为主,每年招收的新生,中考成绩并不高,虽然学生的升学总成绩一般,但他们中不少人的语文学科成绩不错,从小就喜欢文学和诗歌。这为学校打造诗歌育人特色创造了条件。
他说,诗歌不仅能丰富人的内涵、净化人的灵魂,同时也能让学生更了解历史、增长见识,这也是他们学校选择诗歌育人作为办学特色的目的。
奚校长告诉记者,学校不仅将诗歌教学融入课堂,让诗歌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精神生活,还征集学生的诗歌创作佳作编辑出版、创办学生诗社,将诗歌教育作为课题进行研究。目前该校的《诗歌教育策略研究》已成为市级教研课题,正在申报省级教研课题。
校园诗词文化润物细无声
记者了解到,城南实验中学为构建诗词特色文化校园,以高雅的校园诗歌环境育人,首先通过对教师进行诗歌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广大教师的审美能力和诗教水平。该校多次聘请安师大文学院、市教科所的教授、专家来校做诗歌艺术辅导,进行经典诗文赏析讲座和研讨,使得教师队伍诗文素养不断提高。以此为基础,教师们也不断开发出适合学生特点和实际需求的诗教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热爱诗词,诵读诗词,创作诗词。
诗文赏析课堂是城南实验中学的教学特色,以诗文赏析课堂为抓手,教师精彩的讲解,让学生们走进了诗词字面之内的景色事物,同时领悟到诗词字面之外的意蕴。此外,利用晨读、课外活动、社团活动时间,教师们给学生讲一些“诗的故事”、“诗坛趣话”, 着力培养学生对诗词学习的浓厚兴趣。这不仅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感因素,激发他们的文学审美情趣,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生活感悟能力,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发展。
为了营造校园诗歌创作的良好氛围,该校成立了“江南”校园诗社,并积极组织诗社学生开展诗歌培训和创作活动。本着“诗歌源于生活”,学校组织诗社成员走出校门,开展参观、访问、调查、采风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近自然,感受生活,催生诗词创作灵感,从而创作出许多优良作品,促进学校诗歌文化特色的形成。
诗词校园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而学校开展的“赛诗会”、“诗词朗诵比赛”,以及与诗词文化主题相结合的书法、绘画比赛,则为更多学生搭建了沟通、交流、展示的平台,让越来越多学生参与到诗歌校园文化建设中,活跃在校、市级各项文化活动赛事中。
记者 王俊杰
新闻推荐
青弋江“三线三边”环境有喜有忧青弋江是芜湖人的母亲河,自东向西贯穿芜湖城区,青弋江畔的人居环境是芜湖最重要的“三线三边”环境之一。新春伊始,记者在青弋江砻坊路段
忧心:通往江边的小路变成垃圾场从砻坊路上出发,有一条小路直通青弋江防洪墙,住在附近的居民早晚都喜欢从这条小路到江边,沿着防洪墙散步休闲。“最近这条小路两边的垃圾越来越多,快成垃圾场了,再堆下去...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