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芜湖召开了2017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过去的2016年,各医疗机构药占比持续下降,服务满意度逐渐提高。今年芜湖市将再接再厉,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探索按病种、按床日等多模式付费制度。
人均处方降低50.78元
2016年,芜湖继续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截至年底,公立医院药占比下降到34.26%,耗材占比7.8%,人员支出占比36.39%,技术劳务收入占比30.51%,三四类手术占比36.53%,按病种付费占出院总人数的2.69%,各项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均趋于优化。
推进县域医共体试点,开展内部对口支援、多点执业、“1+1+1”师带徒模式等措施,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居民就近看病。这种“双向转诊”的建立,使县外住院人数较2015年下降了3.01%。
开展远程会诊,建成临床检验、病理、影像、心电四大中心,为基层出具诊断报告2万多份。开展慢性病PBM试点,据统计,人均每张处方费用降低了50.78元;门诊慢性病患者平均每年可享受额外报销753.60元,自费负担减少52.10%。
新农合筹资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去年全市参合208.08万人,参合率为116.14%,筹资标准每人每年540元。新农合大病保险累计补偿8659人次,补偿金额5324.8万元。全面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对71组重大疾病和51种常见疾病实施按病种付费。
同时,提升医疗质量水平。成立病案、护理、药事、输血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开展指标监测、分析、纠偏和指导,组织人员培训、现场质控评价督查,推进诊疗规范化、同质化。全年接待和处理医疗投诉80余起,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去年还首次委托第三方开展满意度调查,市属公立医院患者满意率84.2%,基本满意率12.7%,不满意率3.1%。
发放“一卡通”近15万本
据悉,去年芜湖积极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2016年全市总出生39987人,政策符合率98.02%,人口出生率10.21‰。创新服务,推行“七证合一”的《健康家庭一卡通》,全年共办理了14865本。
组织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疫苗监督管理、打击非法医疗美容行为和医疗废物管理等专项行动,处理举报投诉116件,实施卫生行政处罚254件,有效净化了医疗市场。
设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8个,完成化学性污染物和有害因素常规监测。设立19家哨点医院,覆盖全市所有公立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
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完成省、市、县三级平台对接,已集成涵盖全生命周期、覆盖区域内就诊信息的健康档案263.27万份。
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江城目前仍然存在医疗资源结构不合理、区域配置不均衡、行业监管力度有待加强、信息化应用和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未来要加强领域内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
力争药占比降至三成
2017年,芜湖将继续推进分级诊疗,巩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免费签约、家庭病床以及有偿个性化延伸等多层次的签约服务。
加快建立与分级诊疗相适应的医保付费方式,推进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复合型支付方式改革。按要求,市级医院按病种付费率要达到40%、县级医院达到50%以上。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升三级医院收治危难重症病能力和三、四级手术的比例。推进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扩大比例并覆盖各临床科室,病例数要占出院总数超过35%。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控,药占比逐年下降,力争达到30%。
实施好全面两孩政策,加强出生人口动态监测。深化流动人口服务,拓展和发挥“城市生活e站”功能,完善数据库。增强计生家庭发展能力,剖宫产率力争降到35%。
改善医疗服务,增强市民健康获得感。优化就诊流程,灵活调配机构门诊、住院、药房等资源。推进预约诊疗, 建立以网络为主、电话为辅的多种渠道,网上预约原则上不低于30%。另外,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应将不低于15%的专家号源给予基层,用于预约转诊。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特别是精神科、妇产科、儿科、中医、康复、病理、老年医学等紧缺专业的人才培养。“十三五”期间,通过优化布局与结构,努力建成30个医疗重点专科。市属公立医院将与国内知名“三甲”医院和高等医学院校,建立紧密型合作协作关系。
最后,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推动城市卡(居民健康卡)在医疗、公共卫生、计生、政务等方面的应用。 记者 程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唐乐燕文/摄)昨日上午,为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由芜湖市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芜湖市女画家中国画书画小品邀请展”在黄叶村大酒店开展。本次展览展出了江城老中青三代共20位女画家的3...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