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说同事石琼出了一本书,书名叫《最后的芜湖古城》,和芜湖有关的一本书。
其实,在报社这样的单位,出书并不是特别稀罕的东西。很多老师,尤其是那几位文采飞扬的作家老师们,经常出版著作。像谈正衡、唐玉霞、何东等,他们的作品不仅在芜湖读者群里具有影响力,即便放眼全省全国,也深受关注。有的著作,还成为时下的畅销书,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对宣传芜湖歌颂芜湖,发挥了重要作用。大江经常阅读他们的文字,受益匪浅。
石老师所出的这本书,需要特别提一下。
为什么呢?大江记得刚进单位时,石老师已是一名资深记者了。在晚报这样贴近民生和百姓的一张报纸里,所谓的“资深记者”,就是要肯跑肯写肯吃苦,肯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石老师,显然就是这样一个代表。他喜欢深入社区和群众中间,写的新闻稿,语言平实,文字质朴,感情纯粹。用时髦的话说,就是“接地气”。他不是科班的新闻人才出身,但是在晚报所付出的努力,作出的贡献,不比任何人少。这种对工作的执着与热爱,便集中地反映到他所写的这本书里。从2006年开始,石琼就介入到芜湖古城的研究了,十年磨一剑,一本书的出版凝聚了一位老报人十多年的辛苦。能用业余时间做好、做成自己喜欢的一件事,足以引以为傲,足以受人尊敬!
再说第二点理由。芜湖古城对芜湖人的精神寄托和文化承载,意义太不寻常了!古城里的建筑、语言、交通、商贸……每个历史符号,都是这座城市不可复制的痕迹。古城的每点记忆,存在于不同背景下的很多人的脑海中。这些记忆,需要挖掘、梳理、提升和保护,需要传导给我们的下一代。因此,做这项古城记忆的工作,实际上是对历史和城市负责;是把芜湖古城的历史记忆,小心翼翼地装进一个抽屉里。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和文化人,这份担当与成就,十分了不起!
一名普通的报人,一本沉甸甸的著作,就这样发生了。话不多说,慢慢读来罢。
新闻推荐
镜湖区倒排时间表统筹解决问题育红小学新校区确保9月1日开门迎新
新闻回顾:芜湖市育红小学是一所逾百年历史的名校,其优质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然而老校窘迫的校园面积限制了学校的发展。2011年起,新校区动工,市民叫好。2017年9月1日是育红小学新校区计划开学的...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