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花津桥旁的日新化工厂宿舍是个建设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旧小区,在这个一直无物业管理的老小区,提起濮思平,很多人都知道。有居民如此形容他,“就像是咱们小区里一位不计报酬的大管家,任劳任怨为居民服务。”
其实,濮思平今年已经77岁了,患有较严重的糖尿病,视力已有些模糊,定期要打胰岛素,但他依旧在小区管来管去,忙来忙去。管哪些事?忙哪些事?日前,记者来到禹王宫社区工作站,认识了这位退而不休的古稀“大管家”。
小区改造
他忙前忙后为居民
3月13日,芜湖阴雨绵绵。下午3点多,放心不下的濮思平仔细在日新化工厂宿舍转了一圈,发现道路没有积水后,他才匆匆赶到社区咨询泵房事宜并接受了记者采访。
日新化工厂宿舍共有5栋居民楼、300多户居民。因建得早、基础设施陈旧,这个老宿舍已渐渐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如何解决居民困扰?退休后的濮思平可为这操了不少心。比如,因地势较低、每到大雨天气,宿舍路面就常有积水甚至漫到一楼住户家,细心的濮思平只要听天气预报说有大雨天气,他便挨个到一楼住户家提醒大家注意架高砖块,去年夏季暴雨期间,已是古稀之年的濮思平经常到下半夜还在小区巡逻,看看水泵排水情况。比如由于年代较久,宿舍老旧的自来水管早已生锈腐坏,滴水并逐渐渗漏到楼栋墙壁内外,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着急的濮思平和几位老党员一次次前往社区和自来水公司,并挨家挨户多次通知居民,终于在2015年,5栋楼全部完成一户一表改造、更换了新的自来水管。比如宿舍外无路灯、内无楼道灯,一到夜晚周围漆黑一片,老人和小孩行走不便,濮思平与退休老党员们一协商,四处向相关部门反映,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宿舍安装上了路灯和楼道灯。
去年8月,日新化工厂宿舍迎来了一次全面改造,包括外立面粉刷、路面硬化、更换下水管道、增添休闲健身场所等。小区改造是好事,濮思平也没闲着,有居民不愿拆违章建筑的,他便多次上门磨破嘴皮进行劝导;有居民阻拦开挖道路,他就了解情况多做解释工作,每天他还会下楼仔细看看施工进度,带头监督施工质量,遇到有工作人员胡任务、质量不过关的,他便反映到社区,要求督促及时解决。
此次老旧小区改造,为了解决日新化工厂宿舍雨天积水问题,宿舍北侧还将新建一个泵房。最近,濮思平有些着急,正忙着催建泵房的进度。他说,春天之后雨水越来越多,早日建好泵房,积水老大难问题才能根本解决。采访时,他还领着记者和社工去看了泵房在建现场(如图)。
爱管“闲事”
他不嫌麻烦促和谐
除了忙着小区各种改造外,作为一名老党员、支部书记、志愿者,濮思平还是出了名的“热心肠”。道路有没有清扫干净、谁家遇到了特别的困难、刚红过脸的邻居是否握手言和了……上了年纪的他虽步履有些蹒跚,仍坚持在小区里转转,遇到矛盾帮着调解,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到社区。时间长了,大伙遇到困难、问题也都是直接找濮思平诉说、反映。
记得小区2栋1单元外墙处曾堆了近百个装满碎石子的袋子,约有两米多高。考虑到公共场地被私人占有,搭建的“建筑”又为坏人爬往二楼窗户提供便利,濮思平主动找到堆放石子的一楼租住户,希望其能赶紧清理,消除安全隐患。终于,经多次劝解,乱堆放的碎石袋被清除大半,只留下墙角的几袋石子过几天便被清理。记得一次因家中下水管道堵塞,一楼和二楼的住户互相责怪对方不及时疏通,导致三楼、四楼的住户家中也常冒污水。得知情况后,濮思平赶紧找来专业人员查看,发现二楼住户改装了管道,引起堵塞,负有责任。经协调,二楼住户出资疏通了整栋楼的下水管道。
这些和谐邻里的例子还有很多。夏天天气较热,担心有安全隐患,濮老还每家每户上门叮嘱要防火防电;一位陈师傅家因电器老化导致火灾,濮思平在号召大家捐款捐物的同时,也悄悄地送去些棉被、衣物,并捐了300元……记者 芮娟 文/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叶华)从3月15日开始,一辆辆ofo黄色自行车(俗称“小黄车”)出现在芜湖的市内道路上,供芜湖市民取用。备受芜湖市民关注的共享单车开启了城市试点运营的第一天。15日清晨,不少芜湖市民在芜...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