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多年来,长期滞留芜湖市的流浪乞讨人员因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生理障碍,无法表述自己的真实身份信息,因而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成了“黑户”。2017年以来,市社会救助管理中心寻亲小组多次与市公安局治安大队沟通协作,为滞留在芜湖市两年以上的183名流浪乞讨无户口人员申请办理了户口。
据了解,去年以来,根据《民政部 公安部关于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意见》要求,芜湖市社会救助管理中心积极为滞留人员落实户籍政策。为最大限度避免出现双重户籍和犯罪人员利用流浪乞讨身份逃避法律制裁等情况,中心主动联合公安部门,再次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NDA和人像采集工作,并将数据录入公安部门走失人口库、被拐人口信息库、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录入民政部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救助寻亲网等数据库进行比对、排查,确保登记身份信息的准确性和户口的唯一性。排查比对结果显示,滞留在芜湖市2年以上的183名流浪乞讨滞留人员数据均符合落户政策。根据规定,民政部门重新为他们拟定了姓名和出生日期等相关资料上报公安部门。
日前,芜湖市社会救助管理中心已为上述人员登记办理了社会救助管理中心集体户籍。自此,这些长期滞留芜湖市的流浪乞讨人员告别了“黑户”,重拾合法身份,成为芜湖市新市民,为他们能够及时纳入芜湖市特困人员供养范围,享受到社会救助政策提供了有力保障。
记者 王世宁 通讯员 何峰
新闻推荐
本报讯年节将近,市民们开始采买年货,超市的生意火爆起来,而在顾客迎门的情况下,安全问题却不容小视。近日,弋江区法院就审结了一起消费者在某超市内购物时,因地面湿滑不慎摔倒受伤引发的纠纷案件,这起纠...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