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春节,芜湖全面宣传并实施“禁放”政策。节日期间,广大市民的切身感受是:耳边的鞭炮声少多了,空气里的火药味淡多了,空气质量优良多了。而据记者走访,在芜湖市涉农区域的大桥开发区南区高安街道,干部群众还在感叹:“禁放”除了守卫“芜湖蓝”,还为村民们实实在在“减了负”,是一项惠民政策。
据大桥开发区城管部门统计的数据,由于禁放政策的落地和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今年春节期间该区烟花爆竹残渣量大幅减少,往年同期日均产生生活垃圾20多吨,今年日均在16吨左右,而减少的量大多源自于烟花爆竹残渣。“放鞭炮在高安农村这个地方,不光是讲究过年氛围的问题,也是农村过年的一大娱乐项目,更是大家攀比的一个着力点。”采访中,大桥开发区城管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往年没有禁放的时候,家家户户过年门口都是一片红,全是放过的鞭炮屑,很多人家甚至把放过的大鞭炮空盒子堆在门口,已示显摆,谁家放的多,谁家就有面子。其实不光是过年,平时红白喜事村民们也比着放鞭炮,多的人家能一次性在鞭炮这项消费万元左右,少的花上好几千也是常事。对于经济条件好的人家来说可能无所谓,但对于农村多数条件一般的家庭来说,逢年过节放鞭炮已经是个小小的负担,但大家都无奈要遵循当地这样的风俗。其实说到底是一种浪费,有这些钱省下来其实可以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
今年全市“禁放”,大桥开发区喜迎一片新景象。“虽然不可能完全杜绝,但今年过年期间,鞭炮声确实少多了,很多村民就着新政策,将原来的大肆放鞭炮的陋俗摒弃,既响应了政府的号召,也节约了消费,大家嘴巴说不放鞭炮过年氛围淡了,但心里应该都是开心的。”采访中,当地一位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谁家的日子过得好,不是靠放鞭炮体现出来的,不放鞭炮,过年也照样喜庆。”一位居民这样感叹。而大桥开发区环卫部门透露,在新年期间的垃圾中转过程中,也确实能看到烟花爆竹垃圾量的减少,街头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因此减少。
目睹这些变化,作为一名在大桥开发区工作多年的基层干部,采访中,该区城管局局长邹磊非常有感触地说,“在涉农区域,禁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说无法一蹴而就,但变化显而易见,禁比不禁好。禁放带来的好处,相信老百姓自己也能切身体会得到。守卫芜湖蓝,移风易俗,让农村和城市一样美好。”
记者 胡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丹丹)记者近日从市教育局获悉,芜湖市湾里街道和汀棠公共服务中心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专委会确定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这是自弋矶山街道、东门街道等5个街道荣获“全国社区教育...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