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段时间,在本报新闻热线3838110接到的市民来电中,有关预付卡的投诉较多,主要集中在娱乐健身、美容美发、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其中部分投诉内容已陆续见报。那么,预付卡消费都有哪些“陷阱”?消费者正在遭遇怎样的烦恼?预付卡维权难在哪?今日,本报热线新闻聚焦“预付卡”。
打开钱包,什么最多?不一定是钱,还可能是卡。对很多持卡市民而言,不得不说的就是“预付卡”。电影卡、餐饮卡、健身卡、蛋糕卡、美容美发卡……很多人的预付卡,几乎涵盖了生活中所有的消费领域。对于消费者而言,预付卡在享受优惠的同时,也伴随着可能出现的各种“隐患”。因为预付卡让人欢喜让人忧,很多消费者对其的态度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芜湖人的“预付卡生活”是怎样的?预付卡的出现,是双赢,还是“卡”住了你的生活?昨日,记者走访了芜湖市不少市民,听他们聊聊有关预付卡的那些事儿。
“精打细算”才办卡
35岁的章女士,当着记者的面,一下子从包里掏出16张预付卡。其中,有小吃卡、蛋糕卡、美容卡、美发卡,也有供孩子玩乐的淘气堡充值卡。她告诉记者,之所以办理了这么多的卡,初衷还是“为了精打细算过日子”。她坦言,很多商家的工作人员都会向客户推荐办卡,给出的理由基本都是办了卡以后有优惠,包括累计积分、送礼物、满充送额度,或是可以享受一定的折扣,有的商家更为细心,还在办卡的时候登记注册消费者的生日信息,承诺会在客户生日的时候享受特别定制的优惠。
“比如说我这张美发卡,如果不办卡去做头发,修剪加烫染至少在五六百。用卡打折后差不多能便宜百来块。”她告诉记者,手里的预付卡几乎都是需要提前充值的,“但是从长远打算,其实还是能带来不少优惠。”她分析称,因为如果单次消费,价格都比较高,“毕竟很多商家都是我经常光顾的,想到只要存个几百块钱,消费时都有折扣,我觉得还是很划算的。”
28岁的李小姐告诉记者,现在不办卡都不行,去蛋糕店买蛋糕,准备付账时,工作人员第一句话就是“你是我们家会员吗?”“然后告诉我充值成为会员时,购买两个同款蛋糕,就能享受会员价。” 李小姐称,这种现象在很多商家都存在,“现在出门消费,最会算账的已经不是消费者了,有时候商家帮我们算账算得更细,办卡的好处对方一列出来,我就会很心动。因为确实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啊!”
热爱健身的冯先生表示,去健身房健身,大家几乎都是办理预付卡的,一是因为健身是长期行为,二是办理健身卡确实划算。“我在健身房开业之前交纳定金后,连办三年,才两千多块。平均下来,每年才七八百元。”
方便之余也有烦恼
王先生在谈及预付卡时这样认为:预付卡其实就是消费者的超前消费和提前预支,相当于商家打包了一套便宜的优惠套餐和服务产品,消费者通过储值的方式提前预定,以便能够享受到商家承诺的超值产品或者服务。“确实带来了很多方便,不管是消费还是结账,都很便利。现在出门理发或者购物,我身上都不带现金,拿个手机装几张预付卡,消费都不是问题。”
但是,也有人认为,预付卡在带来优惠和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潜在的风险。章女士表示,几年之前,她曾经在一家理发店办理了预付卡,一段时间没去,再去时那家店已经人去楼空,“还好,卡里的钱不多,所以我也就认栽了”。她还告诉记者,之前在一家美容院充了值办卡,结果再去时,工作人员告知她,相对便宜的美容项目已经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新项目,但是价格比之前的要略贵一些。“这其实就相当于我卡里的钱变相贬值了。”
另一位秦女士则表示,虽然大部分预付卡消费时,只要报手机号就行,但是也不排除有的商家非要客户提供预付卡才能享受折扣。“有时我忘记带卡,还是得自己付钱,比较郁闷。”她还指出,一些预付卡有规定,每次充值有门槛,“比如说最低要充500块,还有的卡是规定必须要在期限内用完”。她认为,这些规定对消费者来说,不太合理。
市民李女士向记者吐槽,充值卡一旦停充,当卡内的余额又不足以支付一次消费时,“基本那个钱,就‘无用武之地\’了,因为既不能退也不能用”。
大部分市民向记者表示,办理预付卡之后,最怕遭遇的情况就是店家的突然跑路。一些市民也表示,出于这样的考虑,会在充钱时选择短期充和少量充的办法。张小姐甚至向记者透露,现在已经减少办理预付卡,“有时我会上网看看有没有团购活动,有的算了一下也等同于预付卡的折扣。”
商家:办卡是为了留住客人
昨日,记者联系到一位美发店老板。对方表示,之所以向客人推销预付卡,一是因为这是业内的惯性商业手段,“大家都会提供预付卡,几乎每家店都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通过这种方式能留得住客人,增加客人的回头率。“从我的角度,我们肯定是希望客人剪发后,认可我的手艺,下次还会过来消费。”这位美发店老板告诉记者,客户在店里办了卡,不管是烫染卡,还是洗护卡,其实都相当于留住了客人。“我觉得这是双赢吧,我们留住客人,客人也能享受到折扣,何乐而不为呢?”
不管是加强客户的消费粘性还是增加消费频率,提前充值对商家而言,预付卡都是“不亏本的买卖”。还有一位给客户办理过预付卡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客户在办理预付卡时,往往也会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这样一来,也非常有利于商家在搞活动或是产品上新时,群发促销短信或是有针对性地进行熟人营销。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管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预付卡真正的诞生由头其实是“客商双赢”,但是由于是超前消费,一旦商家无法兑现承诺,那么预付卡的风险将直接转嫁给消费者。一位消费者在采访中,直指“预付卡”之痛:“一是钱已经预先支付,发生纠纷,怎么要回来、能不能要回来,都要看商家态度;另外,一些预付卡办理时,连合同都没有,直接储值了事,发生纠纷时,也给消费者维权增加了难度。”不少消费者认为,要让预付卡保有“优惠卡”的性质,规避其成为“吞钱卡”的陷阱,最主要的是靠法律法规和官方监管给商家“戴上紧箍咒”,平衡客商二者在预付卡上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记者 李婷维
□新闻链接
1、预付卡,是指发卡机构以盈利为目的,通过特定载体和形式发行的,可在特定机构购买商品或服务的预付凭证。按是否记载持卡人身份信息分为记名预付卡和不记名预付卡;按信息载体不同分为磁条卡、芯片(IC)卡。从债权上说,预付卡指由发行机构发行的,可在商业服务业领域使用的债权凭证,具体表现为购物券或消费卡,体现了持卡(券)人作为消费者对发行机构享有的债权。
2、商业预付卡按使用范围不同可划分为单用途预付卡和多用途预付卡。其中单用途预付卡是由发卡机构发行的,只在本企业或同一品牌连锁商业企业购买商品或服务用的一种预付卡。包含规模发卡,集团发卡和品牌发卡。案例:如苏宁卡、沃尔玛卡、家乐福卡、百盛卡、美容卡等,只能在发卡企业内部使用。多用途预付卡则是由发卡机构发行,可以发行机构之外的企业或商户购买商品或服务用的一种预付卡,可跨地区、跨行业、跨法人使用。案例:商通卡、福卡、新生易卡、欢付通卡、连心卡等,可在商场、便利店、餐馆等多个签约客户处使用。多用途预付卡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发卡企业需支付业务许可证,中国人民银行共发放四批支付业务许可证。
3、预付卡消费常见陷阱
陷阱一:以极优惠的条件吸引消费者购买消费卡后,以经营场所变更、停业歇业为由携款逃跑卷钱走人。
陷阱二:以免费赠送诱导消费者办卡,在办卡之前经营者将服务内容和服务承诺说得天花乱坠,一旦办好卡,消费者得到的却是另一种待遇。
陷阱三:以让利的方式向消费者推销办卡,当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经营者趁机向消费者推销一些质价不符的产品,巧立名目收取各种额外费用。
陷阱四:以连锁店的形式推销消费卡,消费者在其不同分店持卡消费时却另外加收费用。
陷阱五:以第一次感受价来吸引消费者购买消费卡,消费者在持卡消费后,价格与第一次感受价相差极大,或者得到的服务与第一次相比也有很大出入。
记者 李婷维 整理
市民手中各式各样的预付卡记者 赵亚玲 摄
新闻推荐
患者至上 安全为基 芜湖仁济骨科医院:推进医疗服务品质新升级
“医疗质量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改善医疗服务的生命线,是医院所有医疗活动的基础,医务人员要时刻绷紧安全与质量的弦。”芜湖仁济骨科医院总经理张海广说。据了解,该院在“进一步改...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