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乐燕
春光明媚的周末,很多市民选择外出踏青郊游,然而在镜湖区图书馆,不少读者选择来这里跋涉春日里的“书山”。“在我们图书馆,只要是周末一定是‘人气爆棚\’。”镜湖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说。“去年,我们到馆人次达到了32万。”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到馆就达1558人次,本月日均467人次。
镜湖区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是安徽省最先开始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运营的公共图书馆。该馆拥有馆舍面积5200平方米,设有爱心阅览室、文艺书库、少儿馆、综合阅读区、期刊馆、典藏馆、自习室7大部分,馆内共有藏书12万余册,期刊300余种、报纸60余种,目前有持证读者近16000人。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去年该馆大力推进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在现场记者注意到,一进门各种最新的电子设备被放置在最醒目的位置,依托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如今图书馆服务的质量、个性化、专业性正越来越强。据介绍,去年镜湖区投入近百万资金,馆内新配置了电子图书期刊借阅机、电子书有声读物下载机,创建了镜湖区图书馆APP,自建了地方文献数据库,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多种阅读选择,现在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专家学者都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资料,包括报刊、杂志、论文、可听读物等等,真正在馆内实现了移动阅读全覆盖。
芜湖市公共图书馆的“魅力”还不止这些,很多其它的功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我们还开展形式多样的馆内活动,比如‘七色花\’少儿系列活动、智慧小课堂、国学屋等品牌性活动,同时还有针对残疾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组织开展讲座、展览、真人图书馆等各种类型的主题活动。”镜湖区图书馆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提供免费阅读服务的同时,2017年图书馆全年举行活动245场,受益人数49189人次。此外,镜湖区图书馆还加入了安徽省图书馆联盟,在馆际互借上实现了与其他区域的共同协作;并按照“总馆-分馆-流通站”的建设路子,进一步拓展服务网络,目前在镜湖区共有2家分馆、8个流通站,“我们正以一年建设1至2家分馆的速度,尽快实现镜湖区内中心、社区的全覆盖,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芜湖市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完善,布局合理,市县建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也正进一步完备。与此同时,全市10个公共图书馆、8个文化馆、5个博物馆、4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26个街道(社区)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市图书馆24小时自助悦读空间试运行,让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更多的文化获得感。
镜湖区图书馆内市民享受快乐阅读的时光。记者 陈剑 摄
□记者手记
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阅读
周末,图书馆内人头攒动。这样的现象,在推动全民阅读的今天,尤其令人欣慰。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阅读,公共图书馆功不可没。
然而,在公共图书馆全面覆盖、免费开放之后,怎样实现实际阅读量和质的升跃成为当下图书馆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了吸引更多人前来、利用好图书馆现有资源,公共图书馆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继续加强数字化建设,开展流动和自助服务,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公众阅读兴趣和习惯、向文化综合体发展等等……作为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还要不断延展自身服务与功能,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新闻推荐
因城市道路天然气管网改造工程建设的需要,天然气管道并网作业,定于2018年3月28日晚上21:00-次日6:00进行接气施工,停气范围:(步康桥以北,东梁路以南,九华北路-湾里工业园等周边停气)。请该区域内燃气用户...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