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是中国人的一句老话。解决吃好的问题,既是老百姓最重要的生活内容,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芜湖县人大连续四年跟踪监督全县“菜篮子”工程建设,有力推动了这项惠及老百姓的民生工程,保障了市场蔬菜供应,促进了全县蔬菜产业发展。
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菜篮子”成为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县人大常委会审时度势,于2010年初将“菜篮子”作为政府重点民生工程。推动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实施奖补,建设城郊和交通便利区四个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创建青虾、河蟹、家鱼三大特色水产品养殖基地,培育肉蛋禽和生猪三大养殖产业带。2011年9月,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围绕“菜篮子”工程建设与企业和大户进行交流,就生产、用工、技术服务和政府奖励扶持等情况实地调研,推动政府将奖补资金增加到每年500万元,重点支持实施农业生产,有效缓解了居民买菜难的问题。
菜好买,但菜价贵。2012年3月,县人大常委会以农副产品市场流通为主题开展“菜篮子”工程建设审议,先后从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从清晨早市到午后供应等,开展深入调研和实地检查,发现产销环节收入分配不合理,种菜的不如贩运的,贩运的不如零售的。为此,常委会提出将“菜篮子”工程建设延伸到营销环节,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强流通体制管理,开通蔬菜进城绿色通道,建立统一的交易市场,创新基地产品进入工厂食堂、进入零售市场的直通渠道。这一年,城关新建了蔬菜批发市场,首次建立了三家蔬菜直销店,引进企业家创办了首家网络销售公司。规范了流通市场,畅通了产销渠道;减少了营销成本,较好的抑制了菜价,缓解了群众买菜贵的难题。
在解决了“菜篮子”产品数量和价格后,今年常委会以质量安全为主题,开展专题调研审议,推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提出进一步加大“菜篮子”工程建设力度,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强“菜篮子”产品品牌建设,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健全检验检测机制,加强“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对基地和市场的抽查和监管。加强市场管理,开通芜湖县“菜篮子”产品产销信息网,加大检验检测结果公布、公示频率,严肃查处、严厉打击“菜篮子”产品的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强化金融服务,完善风险应对机制。政府要设立“菜篮子”风险基金,支持保险公司积极扩大业务范围,建立健全蔬菜、家禽、生猪等主要“菜篮子”产品生产保险制度。支持金融部门探索土地经营权、蔬菜大棚所有权、农村住房等抵押贷款的融资新模式。
县人大常委会连续4年的监督、指导,变事后监督为全过程监督,帮助政府寻找菜篮子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足,更加有力地推动了这项工程的建设。县政府在认真总结历年工作的基础上,以增加群众生产积极性为核心,认真抓好蔬菜基地建设,突出科学管理理念,狠抓蔬菜产业发展。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全县商品蔬菜基地面积达2.2万亩,其中500亩以上基地18个,10亩以上大棚种植户达150户;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共59个;获蔬菜标准园部级和省级各两家。年肉类总产量2万吨,禽蛋总产量0.5万吨,水产品总产量2.8万吨,“陶辛青虾”获水产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随着菜篮子工程不断推进,群众菜篮子里的食品越来越丰富,价格也保持了基本稳定,菜篮子拎得更轻松了。 吕瑶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
芜湖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