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芜湖是安徽改革开放的前沿,多项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芜湖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跨江发展战略,各项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芜湖正在朝着现代化滨江大城市的目标前进,市民在改革发展中得到了实惠。今天起,本报开设“改革发展谱新篇”专栏,介绍芜湖改革发展新进展、新成就。
□本报记者 张逸潇
今年9、10月份,芜湖明达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健,正为企业“招兵买马”而忙碌。为了旗下一款新游戏品牌,国内某一线互联网游戏研发平台的原班人马,将从“北上广”一带整体搬至新芜经济开发区,着手明达投资核心人才队伍的建设。
作为芜湖县引进的第一家文化创意企业孵化中心,定位于TMT产业(以信息科技、传媒和通信行业为代表的相关行业)的明达投资,让时下热门的手机网页游戏开始贴上“芜湖创造”的标签,为芜湖县以机械工业为特色的县域经济,注入了一缕缕前沿产业的现代气息。
掌握核心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激活民营资本……在芜湖市各县区开发区,一批像明达投资这样的零污染、高收益、高附加值企业“新面孔”,正在悄然改变当地的产业结构和创业格局。中软芜湖服务外包园、“三只松鼠”电子商务、中启创科技等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都成为各自行业的创新生力军,推动产业不断“向上”,攀向研发、品牌等附加值更高的“微笑曲线”两端。
企业“面孔”变化的背后,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刻转变。经过多年培育发展,芜湖的产业格局从过去支柱产业“四柱擎天”发展成为“1445”的现代产业体系,即1个首位产业+4个支柱产业+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5大现代服务业。“芜湖自2008年起GDP位居全省第2位,从2010年起连续3年增速保持全省第一,正是得益于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坚持打造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等特色支柱产业。”市发改委人士告诉记者,进入“十二五”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更加复杂,芜湖市原有支撑经济增长因素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需要构建抗风险性更强、更具竞争力、更加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谋“高”谋“新”从何突破?在认真分析全市产业发展基础和潜力的基础上,芜湖市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转型发展新形势,确定培育“8+1”新经济增长点,作为打造芜湖经济升级版的主引擎。这些新经济增长点的共同特征是,依托现有产业比较优势“再升级”,通过精准化招商和科技创新,促进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升级、二产向三产延伸,以制造“打底”,撑起研发和品牌“两端”,力争未来形成5个千亿元以上产业集群。
(下转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孟鸣) 日前,市慈善基金会人员来到芜湖县,对该县敬老院所需设备情况进行了解,并实地察看敬老院的淋浴室和卫生间,援助价值5万多元的新型热水器和空调,用...
芜湖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