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江区心暖花开公益联盟启动仪式
现场认领爱心储蓄罐
南陵县工山镇戴家汇中心小学建立爱心图书室
造型活泼可爱的爱心储蓄罐
从受助时心怀感恩,到传递爱心接力棒;从创办助学QQ群,到正式注册协会;从资助困难学子,到为偏远地区学校筹建图书室……2007年以来,“芜湖阳光爱心协会”负责人周声伍步履坚定地走在爱心助学道路上,用情书写出一道温暖人心的爱心轨迹。
爱心如花开,困难学子馨香满怀。
从QQ群到爱心协会 农家小伙知恩图报
2007年9月,周声伍通过QQ软件注册了一个以助学为主的爱心群,这就是“芜湖阳光爱心协会”的前身。爱心群成立之初只有13位成员,他们都是周声伍志同道合的朋友,相约一起将爱心助学“进行到底”。经过五年多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他们,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了他们的助学行动,这个自发的“草根爱心联盟”日益壮大,直到2012年4月,“芜湖阳光爱心协会”在弋江区民政局正式注册,注册志愿者已达430名,预示着“芜湖阳光爱心协会”正朝着一家专业化运作的民间公益团体迈进了一步。
“无论是起初的阳光爱心群,还是现在的阳光爱心协会,我们的宗旨只有一个,帮助困难家庭的学生完成学业。”周声伍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多了,但因各种原因还是有一些家庭因贫困而影响孩子求学之路,在他所帮助的贫困家庭学生中,近80%的家庭都是不完整的。“希望通过助学作为一个切入点,号召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在给予孩子们物质帮助的同时,也能够在情感上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为何周声伍会投入那么多精力进行爱心助学?他的回答却很简单:“因为被别人帮助过,才更能体会到帮助别人的重要性。”
原来,周声伍出生于弋江区澛港街道十里村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境贫寒,甚至一度上不起学,是希望工程给他提供了难得的上学机会。技工学校毕业后,周声伍进入芜湖一家汽车公司当车间工人,日夜忙碌在生产一线的他并没有忘却感恩。虽然到现在还不知道当初资助他继续上学的爱心人士是谁,但是他认为对这些爱心人士最好的回报就是将爱心延续下去。
一群爱心守望者留下温暖足迹
2013年3月15日早上7点,周声伍和阳光爱心协会的志愿者聚集在安师大附小大门口,这一天,是他们向四县四区的贫困学生集中发放本学期助学款的日子。他们的第一站是南陵一中。在教室里,周声伍悄悄地找到了学生董连良,为他送上1000元生活费和500元学费。接过钱后,孩子腼腆地说了声“谢谢”,就赶往教室上课。志愿者们没有停留,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所学校。
为什么要不辞辛劳地一所所学校奔波?周声伍解释道,他们要保证将钱款送到每位资助对象手上,对捐助者和贫困生负责。为掌握真实详细的贫困生资料,几年来,志愿者们利用节假日,在四县四区特别是农村学校四处奔走,搜集、核实贫困生信息,群里的几位“骨干”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6年来,阳光爱心协会的一群爱心守望者留下了这样一串温暖足迹:2009年共资助贫困学生81人,发放助学款39600元;2010年共资助贫困学生106人,发放助学款51400元;2011年共资助贫困学生129人,发放助学款61700元;2012年共资助贫困生149人,发放助学款77000元。目前,阳光爱心协会使市及四县共150余名中小学生得到了一对一的长期持续资助,长期关注的6户残疾贫困家庭也得到经常性救助。阳光爱心协会总计资助贫困生600余人次,助学金额和其他公益活动金额累计达到30多万元。
储蓄罐里装满沉甸甸的爱心
憨厚可爱的小狮子造型,温暖明亮的橙黄色调,再配上一旁英文书写“Come to love me”的“呼唤”……这样一个特殊的爱心储蓄罐正是阳光爱心协会发起的“一天一元,改变一个家庭——7+1爱心储蓄罐”活动的载体,并通过它向社会家庭募集善款,资助特困学生家庭。
“按照一个家庭每天存入一元钱计算,一年就是365元,数目虽然不多,即使一次性捐助也不是很大负担,之所以化解为持续一年的‘细水长流\’,就是为了增强认领家庭的参与感、仪式感,培养孩子们勤俭节约、热心公益的意识。”经过半年时间的筹集,今年9月27日,周声伍和爱心协会会员、储蓄罐主人将第一笔“爱心储蓄”交到12个特困学生家庭的手中。
周声伍介绍,爱心储蓄罐是经过会员集思广益,从今年1月21日起发起的一项活动。起初,协会计划赠送77个爱心储蓄罐捐助11个特困家庭。没想到的是,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愿意加入此项爱心行动,之后协会又增加了7个储蓄罐,帮助鸠江区一位失去双亲、跟着年迈奶奶生活的初中孩子。
“大家很有热心也很有爱心,这也鼓励我们要做好这项公益活动。”周声伍说,今后,爱心储蓄罐行动将会长期开展下去,而作为爱心协会,他们也会做好桥梁的作用,积极搭建平台,发展志愿者,尽最大的力量帮助更多特困孩子的家庭,“或许大家捐出的零钱不足以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但举手之劳,就能温暖他们的心灵。”
一本图书彰显的爱心指数
工山镇远离南陵县城,戴家汇中心小学就“隐蔽”在该镇的山洼里。2012年9月,周声伍带领着阳光爱心协会的成员来到这所学校,为孩子们送去1000多册少儿课外读本。四年级的小桃拿着一本图书爱不释手,她用稚嫩的语气告诉记者,这些书都是她在县城书店看到过,可是没钱买。这下好了,以后可以在学校借阅这些好看的课外书了。像小桃这样的单亲家庭或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在戴家汇中心小学有100多人,拥有一本心仪的图书是这些孩子的美好愿望。
周声伍坦言,在这几年爱心助学的过程中,他切身感受到,偏远农村小学的孩子们,特别是家境比较贫困的孩子很少能读到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而这些宝贵的“精神食粮”对少儿的成长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我们发起捐建‘爱心图书室\’,在农村学校捐建一定数量的图书室,让农村贫困孩子有好书可读,感受社会的温暖,希望对他们成才与成人都有帮助。”从2012年开始,阳光爱心协会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学校,通过募集资金,购买课本图书,建立爱心图书室,让更多的农村孩子能读上课外书。
心手相应 会员将爱心延续
2013年10月18日,阳光爱心协会账户收到一笔23112元的特殊爱心捐款。原来,为了帮助困难学生,一家刚开张不久的火锅店将首日营业的全部收入捐赠给协会,用于助学款的发放和爱心储蓄活动。
“翟昊”和“小飞”是阳光爱心协会的会员,也是这家火锅店的投资人。由于常去山区旅游,看到很多孩子因家境贫寒无法上学,“小飞”便加入了阳光爱心协会,与会员一起深入县区的一些特困家庭核实情况,发放助学款。因为在芜湖县的一次偶遇,“翟昊”也在感动之余于2009年加入协会。几年来,除了无偿提供车辆供协会去县区开展爱心活动,他还一直“一对一”地长期资助芜湖县的一位初二年级小女孩。“父母远走他乡,小女孩只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非常可怜”,“翟昊”清楚地记得,有一次阴雨天气他去小女孩家时,破旧的房屋里正在漏雨,小女孩在写作业,看起来很是心酸。
也正是因为一次次心酸的亲身感触,“翟昊”、“小飞”和另外一位投资人商量后,便决定将火锅店的首日营业收入全部捐赠给阳光爱心协会。10月10日,火锅店正式开张。除了现金消费的17369元外,火锅店还将刷卡和代金券的5743元寄往协会账户。
周声伍告诉记者,这笔捐款除了抽取部分作为助学款,发放给困难学生外,还将用于明年的爱心储蓄罐活动,让更多的特困学生家庭感受到温暖。本报综合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赵丹丹 实习生 冯媛) “我学了农机操作,现在能上手,打算买台收割机帮人收稻,一年下来多挣钱肯定不成问题!”日前,提及今年参加的新型农...
芜湖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