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付君兰) “现在是油菜菌核病防治最佳时期,油菜秸秆发病97%是来自叶片,而叶片发病又由于花瓣落下。如果等油菜花瓣大部分或全部落地,菌核病防治就达不到效果了。”近日,市农委在芜湖县六郎镇周西村举办油菜菌核病高工效、高防效现场会,农业部油菜菌核病防治首席专家姜道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植物病害专家丁克坚,带着实用技术、农技资料,来到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为种粮大户讲技术,农业专家讲得投入,种粮大户听得认真。
“据气象部门预计,今年3月份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十分有利于油菜菌核病大范围偏重发生。随着气温持续回升,油菜进入盛花感病期及子囊孢子的大量释放期,病情将急剧加重,预计今年油菜菌核病达中等至偏重发生。”市农技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油菜产量及出油率,造成轻则一成、重则三成以上的减产。
在周西村种粮大户戴二保家800多亩油菜地里,农业专家带来了油菜菌核病防治高工效高防效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预防油菜菌核病一般选择在油菜封行后的盛花期进行,农户常常因为此时下田操作难而放弃防治。此次我们推广的采用最新热雾喷雾技术进行喷药,这种喷药不仅农田污染少,防治效率也很高,一台机器单人操作每小时可达20亩以上。”农业专家丁克坚告诉记者,农户如果及时防治,一般通过用药,每亩可挽回油菜籽损失40-50公斤以上。
现场讲解、现场农机具示范、现场传技,让种粮大户一看就明白,一学就会。此法打破了以往“大锅饭”式的科技培训,改变了以往场面大、实效差的状况,为种粮大户开起“小灶”,激发了农民主动学习的热情。“以前打药是担架式的,需要5-6人,劳动力成了我每年这时期最头疼的问题,而使用了这种热雾器,防治效果最起码做到了省工、省时,效率还很高。去年每亩的产量是408斤,有了新技术,今年的产量预计不会低于去年。”戴二保感慨地说。
记者了解到,当天的现场会吸引了各县区85个种粮大户代表前来“听课”。“随着高效农业的发展,农民对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芜湖市根据不同生产季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现场会,少讲理论性知识,多讲实际操作方法;少在室内讲,多在田间地头‘现场直播\’,让现场技术培训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力的保障。”市农技中心负责人说。
据悉,芜湖市是最适宜种植油菜的区域之一,也是省油菜种植水平和油菜单产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近年来虽然油菜种植面积有所下降,但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单产水平不断提高,油菜单产由2011年的157公斤提高到2013年的177公斤,油菜总产多年稳定在14万吨左右。
新闻推荐
“一产偏重、二产欠优、三产较弱,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对于省情,安徽人认识清醒;“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对于未来,安徽决策层意志坚定。“调结...
芜湖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