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此外,芜湖市还狠抓燃煤锅炉淘汰、工业污染防治、黄标车淘汰、秸秆禁烧、城市道路扬尘等工作,并于今年7月实现黄标车全部淘汰。
对于“两高一资”、产能过剩项目的环评审批,芜湖市严格落实相关规定,严禁审批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停止审批向水体排放汞、镉、六价铬等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重污染项目。
同时,坚持五个“一律不批”,否决与劝阻不符合产业政策、园区规划及“两高一资”项目58个。强化对招商引资项目的引导,从源头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杜绝已被淘汰的项目以改造、投资拉动等为名恢复生产。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芜湖市推进重点流域规划项目建设,狠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强化黑臭水体治理,并完成了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编制。对于其他各类污染统筹兼顾,全面展开对噪声、危废、辐射污染防治。去年,芜湖市秸秆禁烧工作实现“零火点”。
据统计,近5年来,芜湖市已组织实施总量减排重点项目207个(其中水减排项目76个,气减排项目131个),分别减排化学需氧量16757吨、氨氮1696吨、二氧化硫26272吨、氮氧化物48894吨。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从57107吨、7051吨、44667吨、76119吨下降到50747吨、6192吨、43303吨、71148吨,分别下降了11.1%、12.2%、3.1%、6.5% 。
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收到了良好成效。今年8月初,芜湖县通过国家级生态县验收,将成为芜湖首个国家级生态县。南陵县获得省级生态县命名,并启动了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芜湖县5个乡镇中,已有4个国家级生态镇;南陵县有烟墩镇等5个乡镇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镇;无为县2015年正式启动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目前,全市已成功建成了16个国家级、12个省级生态镇。
内外兼修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在推进生态环境的同时,芜湖市还不断深化城市品质和内涵,改善人居环境。
近年来,除了天气更蓝、水更清,让芜湖人感受最深的地方就是生活越来越便利。“老芜湖人”张林告诉记者,三山区以前很偏僻,现在不仅道路纵横交错,市政府、中央公园、博物馆、规划馆、雕塑公园先后建成,教育、社会服务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实际上,三山区绝非孤例,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开,越来越多的不毛之地正在迅速崛起,逐渐成为城市“新中心”。
今年汛期,安徽部分地区遭受暴雨侵袭,芜湖虽然也连续遭遇特大暴雨,但是防洪排涝工程的表现堪称“给力”:基本实现中心城区主干道路无积水、排涝明渠无障碍、机械设备无故障。据了解,芜湖排涝泵站、信息系统等“城市管家”已实现管理信息化,这无疑提升了城市内涵与品质。
此外,芜湖市还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建设。目前,近300个老旧小区及单位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滨江、城东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市区污水处理能力达50万吨/日,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1%。同时,建成了11座行人过街通道,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一期工程投入使用,长江南路一期、二期供水管网工程完工,LNG液化工程投入运行。
目前,芜湖市已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保兴垾城市排涝及周边环境整治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1年至2015年,全市累计新增绿地2400万平方米,建成绿道244公里,神山、银湖、西洋湖公园基本建成,天门山、汀棠公园改造顺利推进。
未来,芜湖在坚持绿色发展的同时,还将继续走向城市升级之路。一方面,以“园林特色化、道路景区化”为目标,围绕“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等方面,通过“补、遮、改、拆、建”等措施,重点实施城市出入口及交通主干线品质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建设街头游园,增加绿雕和绿篱。力争在3年内,实施弋江路等13个品质提升项目,使芜湖城市形象有质的提升。
另一方面,实施“六年交通提升工程”,构建快速骨干路、打通断头路、健全微循环、建设慢行系统、完善静态交通系统,建成轨道交通1、2号线。此外,将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加快步道、自行车道建设,完善泵站及水系改造工程,建成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推进天然气过江通道工程建设。同时,还将建成城市备用水源,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力争实现市县供水一体化。
芜湖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芜湖将坚持组团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全面推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不断完善城市交通体系,全力保障城市安全、提升城市品质。 (转载自9月22日《新华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洋)位于无为县昆山乡境内的三公山主峰667米,为全市第一高山。今年,昆山乡三公山获批全省茶叶绿色防控示范基地以来,市、县农业部门通过示范推广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等多种举措,积极推进...
无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无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