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非常感谢你们来帮忙,先歇一歇喝口水吧。”7月6日,家住长洲区兴安小区文胜楼的居民张阿姨,一边感谢正在忙活着修建无障碍通道的党员志愿者们,一边把刚在家里煮好的茶水端给大家。
对于其他居民来说,这条无障碍通道也许作用并不大,但对于张阿姨和丈夫来说,却能让他们出行的路更加顺畅。
事情还得从半个多月前说起。6月15日,灏景玥城社区组织“双报到”单位的党员志愿者开展“美丽星期五”环境清洁行动。行动中,几名正在兴安小区文胜楼附近花圃除草的党员志愿者,接到了居民张阿姨的“微心愿”。
张阿姨告诉党员志愿者们,她们家所在的居民楼地势较高,单元门与小区道路之间隔着一段六级的梯级,但是没有无障碍通道,只有一段又陡又窄的小斜坡。由于丈夫行动不便,平时张阿姨带着丈夫坐轮椅出门,总要费上好大劲才能将他从小区道路推到单元门门口。张阿姨说,自己最希望的就是社区能在这里修一条无障碍通道,让她和坐轮椅的丈夫出入时更加方便一些。
接到张阿姨的“微心愿”后,党员志愿者将信息反馈到了灏景玥城社区处。
灏景玥城社区党总支书记黄巧萍得知此事后马上进行了解,原来张阿姨夫妇是社区的失独家庭,69岁的丈夫因患病行动不便,平时只能坐轮椅出门。居民楼门前的那段斜坡,的确给两位老人的出行带来了不便。
“我们希望通过发动‘双报到\’单位开展现场募捐,汇集党员志愿者的爱心为张阿姨完成‘微心愿\’。”黄巧萍说,在6月底召开的第二季度灏景玥城社区联合党委会议上,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各“双报到”单位的支持。在7月6日的“党员活动日”活动中,通过现场募捐及社区“双报到”单位党员志愿者的捐款,当天就筹集到了近1300元爱心款项。
除了为张阿姨捐款,梧州日报社、梧州市地震局等单位的多名党员志愿者,还参与到无障碍通道的修建工作中来,与工人一起搬运水泥砂石、搅拌混凝土,出资出力帮助社区困难居民完成他们的“微心愿”。
看着忙得满头大汗的党员志愿者和工人,张阿姨煮了壶茶水,并送到他们手中,便有了开头的一幕。“社区都把我们的话听到心里去了,感觉很暖心。”张阿姨说,这条便道修好了以后,她带丈夫出门也能更轻松一些了。
在大家的努力下,这条无障碍通道在7月6日当天就修好了。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再经过一个星期左右时间的硬化和保养,这条通道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本报记者 蒙敏莹通讯员 关醒艳
新闻推荐
食侠文/图凌晨两三点,清静街角有一间灯火通明的粥铺,招牌写着“食夜粥”三个字。这个词语在粤语里有“学功夫”的意思,寻找...
梧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梧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