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曾韵 通讯员 王国兵)日前,在梧州一产业园区某公司内,一名七岁的小男孩在开叉车玩耍时发生意外不幸身亡,孩子的父母等人聚集园区门口“讨说法”,最终经多部门联合调解而平息事态。市司法局提醒,家长要充分发挥监护人的作用,保护孩子免受各种意外风险伤害。
据了解,出事小男孩的爷爷、父亲、伯父都是驾校教练,受家庭环境影响,他虽然只有七岁,却已熟悉各种驾驶技能。事发当天,小男孩跟随伯父来到梧州一产业园区,在某公司内玩起了叉车,当其尝试驾车通过一个小沟坎时,车轮打偏悬空导致侧翻被压在车下。伯父见状急忙上前施救,但小男孩在送到医院前就已经停止了呼吸。
小男孩的大伯自知理亏,未向孩子的父母详细说明事发经过,只是含糊地说了一句“是厂里的叉车撞死的” 。次日中午,小男孩父母带着二十余名不明真相的亲戚聚集到事发厂区门口,声称工厂必须为小男孩的死负责,要按工伤给予赔偿。
面对突发事态,园区公安派出所立即启动联合调解机制,与园区司法所、社会服务局等部门组织调查。经调看监控录像发现,事故发生前该小男孩的大伯放纵其玩叉车,还自已开了一辆叉车与其一起在厂区里追逐嬉戏,持续了约二十分钟。其间,厂区门卫发现有人在玩叉车,但没有制止,翻车后也没有协助救援。
相关协调部门一致认为,小男孩的大伯作为现场监护人疏于监管,放纵小男孩玩叉车致意外死亡,应负主要责任;小男孩的父母作为监护人,平时对小男孩缺少安全教育,而工厂方面也存在安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均负次要责任。经过调解,参照交通事故死亡赔偿标准,工厂方面同意向小男孩父母一次性支付死亡赔偿金和丧葬费共计12万元,并签订了《调解协议书》,事件得以平息。
“安全教育的缺失和监护人的放纵,是造成此次事故悲剧的根本原因。”市司法局园区司法所负责人依据有关法规分析该事故时说。市司法局提醒,暑假期间广大家长要当好教育、保护孩子的“第一责任人”,不能让孩子成为“断线的风筝”。
新闻推荐
一个恶意拨打或骚扰电话的占线,让生命垂危或是突发急病、或是遭遇危险时刻的人们失去及时发出求救信号的机会,而延误了抢救...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