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
中国的事情,但凡多个部门去“齐抓共管”,都难以管得好,食品如是,药品如是,市场如是。梧州的泥头车是否也如是?
梧州市建筑工地及泥头车专项整治联席会议办公室最近出台规定,从3月10日起,梧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白天禁止运输建筑渣土(包括土方、沙石等)车辆通行,这大约是梧州史上最严“禁车令”。在此不妨先点个赞。
泥头车管不管得住、管得好,关乎环境质量,也体现城市管治水平。
疯跑的泥头车,其背后是利润追逐的冲动,要管好泥头车,先要解决好发展观政绩观,不唯GDP,不以牺牲环境和市民健康为发展代价。如此执法部门才会不怕得罪人,才能敢担当,才不至于执法时畏首畏尾投鼠忌器。现在监控监督的手段、方式已经很多,如视频监控、卫星定位、市民举报电话(还可以考虑设立有奖举报)等等,重点和难点在于落实,在于各管理部门职责明确,不推诿,敢作为,不让违规泥头车有空子可钻有机可乘。
泥头车的昼伏夜出,可以适当减少对市容市貌与空气的影响,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管住泥头车的撒、漏问题,严格按照“工地围蔽、道路硬化、物料篷盖、湿法作业、车辆清洗、场地净化”的文明施工要求,即使夜间作业,也应严禁泥头车带泥上路、沿途洒漏扬尘等“趁夜撒野”行为发生。
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环境保护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树立环保意识。城市的建设者、管理者,到普通市民,人皆有责。据西江都市报报道,在藤县藤州镇边远山区,有一个1400多人口的小村庄车塘村。为了推进当地生态乡村建设,唤起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村支书陈益文带头当起了“环保卫士”——逢年过节不燃放鞭炮,改用收音机播放鞭炮声渲染气氛。那个偏远小山村,想必山多林密人稀空气清新,不存在什么PM2.5,但农民尚且具有这种环保自觉与环保意识,何况我们生活在污染日重的城市之人?绿色发展不是口号,而是我们的生活需求。
新闻推荐
4月1日,藤县金鸡镇旺国村四组的村民在田头忙着抛秧。清明前后,正是春插播种的季节,连日来,梧州市各乡镇的村民纷纷抓紧时间进行春插和田间管理。本报记者陈健新/摄...
藤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