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神高速系列报道之一
榆神高速BOT模式
创全省多项第一 破建设投资难题
本报记者薛春生
榆林至神木高速公路是陕西省规划“两环六辐射三纵七横”中三条南北纵向线之一榆商线的一段,是陕西省高速公路网和榆林市主骨架公路网的重要组成路段,线路穿越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榆神矿区腹地,是榆林市的重要能源接续线,是打通陕、晋、蒙的一条重要通道,成为保障榆林市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交通支撑。
BOT破解投资难题
2007年初,由于宏观经济过热,国家紧缩银根,放缓投资步伐,但榆神高速公路建设迫在眉睫,却将要被搁浅。因为56亿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对于正在崛起的陕西省和榆林市政府来说,既要保民生,又要搞好城乡建设、更要建设好各类诸多基础设施,投资难以保证,可榆神高速公路建设刻不容缓,摆在面前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钱从哪里来”。于是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榆神高速公路作为由政府投资向社会投资转化的试点项目,采取BOT模式进行运作,指定榆林市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向全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商发出了法人招标公告。
BOT,即建设——运营——移交,指政府将项目的特许经营权授予针对项目设立的公司,项目公司依托项目进行融资、建设,在约定的期限内,以项目收益偿还贷款、获取回报,特许期满后将无偿交给政府。这对陕西省、榆林市政府而言,既可减轻财政负担,又能大大加快基础实施建设速度。对投资人而言,虽然项目建设期长、投资量大,但收益时间长且稳定,是一种极好的投资获利渠道。
中铁二局靠实力中标
面对招标公告,有近60年历史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中铁二局,向榆林市委、市政府表达了投资榆神高速公路BOT项目的意向。因为榆林经济的快速发展急需高速公路支撑,预示投资回报前景良好。之前,该局已有重庆忠垫和云南富砚两条高速公路BOT模式项目建设成功经验。为此,市委、市政府派相关人员对该局重庆忠垫BOT项目进行考察,认为中铁二局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品牌信誉,也有建设该项目的管理经验和能力。
2007年4月7日,中铁二局在众多项目法人招投标中脱颖而出,并在西安举办的十一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与榆林市人民政府签订了《陕西省榆林至神木高速公路BOT项目投资协议书》。第二天,该局就抽调精兵强将,进驻榆林开展前期筹备工作,同年6月19日在榆注册2亿元成立——陕西省榆林榆神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简称榆神公司)。尽管BOT项目这个名词在榆林市并不陌生,但对高速公路项目来说,是首次。市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谈判小组,与榆神公司进行长达6个月之久的洽谈,经过五轮BOT特许经营合同谈判,最终达成“双赢”结果。2007年10月29日,陕西榆林至神木高速公路BOT特许经营合同签约仪式在榆神公司驻地隆重举行,时任榆林市人民政府市长李金柱,中铁二局总经理唐志成,副总经理蔡伟,副总经理、总会计师曾永林,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周树红,市委常委、榆阳区委书记刘汉利,市人大副主任白桂兰,时任副市长白玉仁,政协副主席乔万荣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榆林市人民政府授权代表、榆林市交通局局长王克宁与陕西榆林榆神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黄俊文共同签订了BOT特许经营合同和建设环境保障协议书。BOT特许经营合同的签订,标志着陕西省第一条高速公路BOT项目进入施工阶段。
融资36亿彰显实力
建设榆神高速公路,中铁二局要筹措56亿余元巨额建设资金,这是项目实施的基本前提。按照《投资协议书》:“乙方(中铁二局)应投入项目投资总额的35%作为本项目的资本金,65%的项目建设资金通过其他融资方式解决。”在银行贷款未放款之前,为确保项目前期工作的顺利开展,中铁二局提前垫资6.8亿元,充分证明了中铁二局投资建设榆神项目的决心,也体现了中铁二局雄厚的企业实力。
在签订“投资协议”后,中铁二局集团公司财会部牵头组成融资领导小组,与四川和陕西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10多家金融机构取得联系,各大银行随即前往考察中铁二局榆神高速公路BOT项目,银行代表纷纷表示:中铁二局是中国投资建设领域的开路先锋,其BOT运作实施能力是一流的,该项目又具有良好前景,愿意为中铁二局提供融资贷款。
多家银行合作,贷款数额巨大,如何形成共同认可的方案?贷款方式考验多赢智慧。中铁二局融资领导小组召集四川和陕西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6家银行负责人,召开银团会议。就采取何种模式贷款进行深入研究——单独贷款?拼盘贷款?银团贷款?
博采各大银行优势资源,中铁二局融资领导小组与各大银行共同商定了以四川省工商银行牵头成立银团,以银团贷款方式向6家银行贷款36亿元。2009年2月,全部完成了“银团”贷款协议的签订工作。融资的成功,保障了高速公路建设所用资金,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36个月建设工期15个月完成,创造了在大漠建设高速公路周期短、速度快、质量高等多项全国、全省第一。
编者按:榆林市地大物博,蕴藏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几十种矿产资源,素有“乌金遍地,油浪翻滚,底气十足,一盐难尽”之美誉,其探明煤炭储量占到全国的15%,神府煤田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榆林市已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能源基地,实施了“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战略。但是榆林市的交通基础建设和外运能力,一直滞后于资源开发和资源转化进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高速发展。榆神高速公路(榆林至神木)的11月下旬建成开通,是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由政府投资变为社会投资建设的第一个BOT项目,项目由中铁二局投资建设管理,收费特许期满后,无偿交给榆林当地政府。这个项目的建设不但解决了政府交通建设投资来源问题,又加快了榆林市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了资源外运能力,保障了地方经济的高速增长,届时还为地方政府挣回一条百公里长的高速公路资产,是一项一举多赢的崭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给我们带来了新观念、新思维和新创举,也将带动更多的BOT项目在榆林市上马。本报将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向读者介绍该路如何采用BOT模式建设运营的情况,展示榆林市高速公路建设新模式、新成就。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榆林至神木高速公路经过全体参建员工15个月的紧张建设,比原计划提前了21个月建成通车,给榆林大地描绘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那宽阔漂亮的高速公路,宛如织在黄土高原、大漠荒沙上,穿梭在峡谷、河川间的黑色真丝绸缎,将大地装扮得分外妖娆,给大漠中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带来了无限生机,树起了榆林交通发展新的里程碑。这就是中铁二局建设者奉献给榆林市基础建设的丰硕成果。
新闻推荐
60年弹指一挥间,榆林实现了路畅人和的跨越。1949年全国解放时,全市境内仅有可勉强通车的咸榆、榆扎、绥宋、绥子4条简易公路共347公里,通行极为困难。货物运输主要靠骆驼和骡马毛驴车,在曲曲羊肠小道...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