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基金助推榆林市企业产品升级换代
本报记者孙士清报道近年来,榆林市食品行业根据市场需求,利用市上的科技创新基金,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增强深加工程度,提高技术含量,发展企业核心技术,开发主导产品,实现设备、技术及产品的升级换代,多项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科技创新基金旨在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引导地方、企业、创业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资。为了用好科技创新基金,榆林市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榆林市恒安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拥有三条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红枣饮料生产线,率先在国内同行业中采用酶解浸提、真空浓缩、超微过滤、液态发酵四大核心技术,解决了传统红枣饮料枣味浓重和果汁浑浊等问题,在国内属创新领先技术。府谷县环渤海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与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合作,投资5000万元建成年产海红果系列饮品2万吨生产线和年产5万吨纯净水生产线,产品采用多介质过滤、精密过滤、超滤、臭氧杀菌等处理技术,保持原有果品的营养成分和钙含量,生产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榆林市三丰油脂有限公司根据陕北大豆富含硒、大豆异黄酮等多种天然活性物质,其含量大大高于国内同类大豆品种的特点,投资9000多万元,与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科学设计院合作,设计年产大豆异黄酮16吨生产线,年销售收入4800万元。榆林市山立农贸有限公司借鉴陕北传统杂粮食品的制作配方,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合作,将优质的小杂粮产品变成集方便、食用、营养、保健于一体的优质食品,开发出具有陕北风味的杂粮粥、杂粮面粉、杂粮面条等系列杂粮产品,年可生产加工各种小杂粮1200多吨,生产各种杂粮面粉80多吨,生产杂粮面条50多吨。
新闻推荐
崔平近年来,榆林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特色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三大目标,以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陕西特色农牧业基地、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全...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