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过年我们回家

来源:榆林日报 2010-02-07 13:26   https://www.yybnet.net/

农民工开自己的车

回家过年

又是一年春运时,长长的买票队伍,熙熙攘攘的人流,大包小包的行李,匆匆忙忙的脚步……这是农民工王军文每年过年回家必经的一道风景线,然而今年,他再也不用去挤车赶时间了,因为他买了自己的车,想什么时候回家就可以随时开回去了。  

今年33岁的王军文是米脂人,5年前,他和媳妇一块儿从乡下来到了榆林城谋求生路,租了一间不足15平米的小平房算是安了新家。初来乍到,夫妻俩的生活异常艰辛,王军文没有特别固定的工作,有时他就到附近的工地去干苦力,有时候就闲居在家,妻子则在一家小饭馆里洗碗,小两口每月赚的钱有些入不敷出。 

几年里,每当过年回家,就是他们最为艰难的时刻,妻子打工的饭馆一般都是在除夕夜的前一两天才放假,他们不得不等到那时候回家,正好赶上了春运高峰期,而开往村里的车就那么一趟,车票价会比平时贵许多,这让囊中羞涩的他们更加勒紧了裤腰带。

肉、衣服、新鲜蔬菜……大包小包前呼后拥。每年过年回家的王军文两口子,不忘孝敬在家生活的老人,给他们买新衣服穿,带榆林好吃的水点豆腐、新鲜的蔬菜,他们再收拾点自己回家换洗的衣服,这零零总总下来,大包小包的足够两个人提的,搬运起来十分沉重而劳累。有了孩子后,他们还得抱小孩,挤上挤下地在车里折腾大半天才能到家。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经过几年踏实勤劳的打拼,今年的王军文过年回家就大不相同了,他花了3万多块钱买了一辆崭新的奥拓车,准备载着妻子和孩子一块回家过年。

王军文本人特别勤劳、能吃苦、肯干事,几年来在榆林的一些工地上干活,过后都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后来,一些包工头和同行就喜欢上了和他打交道,说他人老实、厚道,值得信赖。现在,王军文自己也会在工地上承包一些活来干,这样下来,效率高还赚得多,他的妻子也做起了“全职太太”,专门负责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及上学事宜。

“再也不用担心过年回不了家啦!”王军文说这话的时候,心里满是自豪。他说:“有了自己的车,回家就可以多带点小米、土豆回来。”2010年,农民工王军文与“春运”挥手告别,轻松地欣赏回家途中的风景。

“站着”回家

劳累并幸福着

“大姐,你好!我想买一张2月11日西安到榆林的火车卧铺。”

“没有了。”

“哦,那就坐票吧”

“坐票也没有,只有站票。”

“12号的呢?”

“也只有站票。”

“那给我来一张站票吧。”

这是贺娥2月5日在火车票预售点买票时的真实遭遇,可她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站着回家过年。这天早晨,贺娥向单位请了一早上的假。天刚蒙蒙亮,她就起来到火车票预售点买票,没想到去了一看,早已经排了一条长龙,见首不见尾。队伍在不停地向前移,贺娥在不停地跺脚中前行,好不容易到窗口了,却只剩站票等着她了。

贺娥在一家企业里做人事招聘工作,每到年关,最让她头疼的就是回家过年的乘车问题。

“现在走高速也挺快、挺方便的,但是谁也无法预料,放假过年回家的那几天会不会下雪,如果下雪了,坐火车还是比较安全的。”她继续补充道,“其实坐飞机是最方便的,可过年那几天飞机票不打折,想想,还是坐火车划算。”

对于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来说,选择乘火车回家是最经济的选择。“今年又要‘站着\’回家了,不过在车上经常会碰到很多好心的人,两个人的座位,他们会挤出一个来让我坐。”贺娥笑嘻嘻地说:“为了和亲人团聚,为了回家过年,站那么十几个小时,值了。”记者明显地感觉到贺娥回家的迫不及待和喜悦之情。

贺娥向记者回忆说,她上学那会儿,有一次去榆林火车票代售点买票,售票厅的小门都被挤碎了,有好几个人都受伤了;还有一次是从榆林乘火车去西安上学,途径绥德,有的人把火车窗门打开让熟悉的人爬上车,差点没把她踩在座椅上。她们宿舍里有的同学为了回家,一整夜不睡觉,去火车站排队买票,苦不堪言。

乘汽车回家的

喜和忧

“放假了,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在北京上大学的小孟又喜又忧。

喜的是可以回家过年了,忧的是回家路上实在太累了。小孟今年已经大三了,每年寒暑假他都要在榆林和北京之间来回奔波。榆林到北京没有直达的火车,总是要从西安或是包头绕行。虽然榆林到北京已开通航班,但是因为票价太贵,小孟大多时候还是选择坐汽车卧铺。

汽车因为经常会有堵车,所以在路上要走多久,往往是个未知数,而且有一段路很是破旧、颠簸,若运气不好遇到糟糕的天气,更是不知道要走多久。车上有电视,在白天小孟就看着那些热闹的电影或是小品打发时间,困了躺着歇歇。如此来回已经三年。

今年,为了避开春运,小孟的学校提前放假了。一放假,小孟便赶着回家,这次走了12个小时,半夜两点才到了榆林,路上虽然劳累,但回家团聚的喜悦远远胜过了疲惫。

小孟每次回家都能感觉到榆林的变化,他直到现在还能想起,当年的榆林只有三条街,走到哪里都很熟悉。而现在,小孟发现了很多生疏的地方。榆林变大了,更繁荣了,更可喜的是榆林的环境变好了,道路变宽了,各行各业也都提升了服务态度和质量。

小孟觉得现在的汽车站服务质量越来越好了。今年,在买票的前几天,小孟就打了汽车站的咨询热线,问了些车次、车票的情况,工作人员的耐心负责,让小孟觉得很是温暖。出站的时候,他发现汽车站比从前更为繁荣有序了,这也让小孟觉得安心。在路上的劳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榆林汽车站为了使旅客更舒服的旅行,提升了服务质量,让小孟觉得很满意。

小孟听说榆林到太原的铁路今年就能建成,非常的期待,那样即使不开通直达火车,榆林到北京也有不绕行的火车了。

□本报记者刘晓丽 实习生杜林杰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每年春运,就是一场“大迁徙”。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继而到达温暖的家,只为了那顿年夜饭,为了家人的团圆,为了那句过年好……数以万计的旅客,背起行囊,带着一腔的祝福和期望,踏上了春运的旅程。为了那张小小的车票,他们露宿排队,彻夜难眠。待到新年的钟声敲响,一家人齐举酒杯,那一刻,幸福溢满。本期,我们推出与春运有关的故事,意在怀念我们共同经历的那些过程:“过年了,我们回家!”

我们回家

大包小包够累的。 刘晓丽摄

检票进站。 刘晓丽摄

忙了一年,我们回家! 刘晓丽摄

新闻推荐

七座以上客车须装“黑匣子”交通违法行为套上“紧箍咒”

非常关注榆林汽车行驶记录仪管理出新规本报记者孟子清实习生张巧梅报道人们对飞机上的“黑匣子”并不陌生,它是记录飞行数据的装置,飞机发生事故后可帮助人们了解事故真相。现在,汽车“黑匣子”也正...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过年我们回家)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