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项目 调结构 促转型
2009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能源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省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榆林市认真贯彻落实第七次陕北能化基地建设座谈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支持榆林跨越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不断转变发展方式,着力缓解瓶颈制约,基地建设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
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榆林市先后投入5.5亿元,向30户重点企业派驻政府特派员,采取缓、减、免、补等干预手段,出台电价奖励、减免税费、担保贴息等一系列保生产、保增长的政策措施,有效扭转了主要工业指标下滑的态势,能化产业逆势上扬,8种工业品产量创历史新高:原煤2.09亿吨,增长30.5%;原油852万吨,增长13.7%;原油加工227万吨,增长17.3%;天然气100.73亿立方米,增长15.6%;甲醇129.89万吨,增长57.9%;兰炭799万吨,增长76.4%;水泥110.13万吨,增长13.1%;发电量293.5亿度,增长21.3%。实现工业总产值1438.86亿元,位居全省第二;实现工业增加值824.8亿元,位居全省第一。能源化工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3%,对全市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0%和62%。榆林能化基地在国内的地位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2009年全市油气产出规模约占全国油气当量的6.47%,原煤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6%。
强化“五个一”工作机制
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
进一步深化“五个一”工作机制,创新项目管理方式,规范项目实施程序,项目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榆林市荣获全省2009年度重点项目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全年组织实施的90个重点建设项目和50个重大前期项目完成投资472亿元,榆神高速、柠条塔煤矿、张家峁煤矿、三道沟煤矿、靖边天然气综合利用等16个项目建成投运;杭来湾煤矿、小纪汗煤矿、延长醋酸、榆天化甲醇、郭家湾煤矸石电厂以及太中银铁路、包西铁路复线、红柠铁路专线、榆横铁路专线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神华陶氏煤化工、神府高速、沿黄公路、王圪堵水库开工建设;兖矿煤液化、府谷段寨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
着力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水平有了新提高
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启动榆林、靖边新能源产业园区建设,山东鲁能靖边风力发电项目即将建成,华电、国电、比亚迪5兆瓦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纳入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大唐、国电、华能风力发电项目具备开工建设条件,神木、靖边、定边、府谷、横山5个县进入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榆林东方集团专用汽车、神木县大同汽车等装备制造项目陆续投入生产;西京-榆林阳光能源项目成功生产出第一批单晶硅棒;神木佛山陶瓷工业园开工建设。积极发展物流业。榆林、靖边、绥德物流园区与大型企业合作签约7亿多元,榆林入围国家16座物流示范城市名单。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煤炭转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特别是兰炭产业固体热载体热解、循环流化床和多联产技术得到应用,正在走出一条新型煤转化路径,兰炭产业占据国内主导地位;锦界天元化工50万吨中温煤焦油轻质化项目建成投运,成为国内单套规模最大的煤焦油轻质化装置,为煤转油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稳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全年关停小火电3.6万千瓦、水泥24.8万吨、电石10.3万吨、铁合金4.6万吨;实施重点节能技改项目13个,总投资12.45亿元,争取到中省财政奖励资金5122.5万元,形成节能量30.61万吨标煤,万元GDP能耗下降到2.06吨标煤,下降5.6%;建成6个污水处理厂、5个垃圾处理场,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2%,化学需氧量下降4.28%,完成省上下达的年度减排任务。
不断创新管理体制
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
根据省编委和省发改委关于组建榆神、榆横工业区的批复精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理顺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印发两个工业区“三定方案”,正式组建榆横、榆神工业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享有市一级经济审批权,行使县一级行政执法权的主体地位,并就两个工业区的管辖范围、机构设置、用人机制、利益分配、统计口径等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目前已完成榆横工业区总体规划和榆神工业区清水工业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两个工业区已全面启动建设。同时,出台《榆林市县区产业园区管理机构设置暂行办法》,进一步扩大自主发展权限,府谷、榆阳、靖边、佳县、定边等五个工业集中区全部启动建设,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土地集约利用、促进产业集聚升级拓展了空间、奠定了基础。
全面加强战略研究
规划工作开创新局面
完成了《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总体规划》《榆林市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榆林市循环经济试点市实施方案取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榆林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通过科技部评审。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了榆林百年战略研究。吴堡矿区总体规划、吴堡煤焦化产业规划和榆横矿区南区、榆神矿区二期、神府矿区新民开采区等规划环评取得批复。开展了榆林资源型城市转型规划编制工作。按照省政府将部分井田交由榆林市组织开发的有关精神,出台了榆林市煤炭资源开发管理实施意见。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瓶颈制约得到新改善
王圪堵水库落实农发行总行贷款17亿元,泄洪排沙洞、放水洞贯通,进厂道路硬化工程完工;府谷岩溶水工程建成探采结合孔68眼,已能够直接向榆神工业区供水;地下水勘查取得重大突破,探明榆林北纬38度以北地下水可利用潜力达8.19亿立方米。太中银铁路、包西铁路复线(陕西段)顺利推进,年内可顺利建成;榆神高速建成通车,神府高速、榆绥高速进展顺利;计划投资10亿元的榆阳机场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已经启动。陕北-晋东南1000千伏输变电工程可研报告编制完成,榆横-延安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500千伏外输工程建成投运,33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面推进。陕京三线、榆林济南天然气输气管线10月底建成投运;榆阳、神木、府谷、靖边、米脂等城区气化率已超过60%。
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主动跟踪服务,进一步加快推进神华、中煤、华电、华能、大唐、延长、陕煤、省有色等大型企业集团重大项目的落地工作。继续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和“四位一体”项目包抓制度,切实落实市级领导项目包抓责任和县区项目属地“一把手”领导的项目推进“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项目推进措施不力、任务不实的有关责任人实行严格的行政问责。加强项目协调调度,按月、按季度进行重大项目集中协调调度,分门别类、分阶段、分行业,为每个项目建立动态档案,做好项目运行监测。对开工后不能按进度施工的项目,逐个分析排查,制定整改措施,强化配套服务,保质量、保进度。积极开展项目“对接服务”,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围绕神华陶氏、延长集团、陕煤集团煤化工项目,建设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转化项目,推进资源深度转化,发展终端应用产品。按照建设循环经济试点市和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推进煤炭等资源清洁高效综合利用。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设立专项资金,扶持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产业的发展;承接西安金融、教育、卫生等服务功能延伸,加快榆林物流、金融、信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神华大保当物流园区、绥德物流中心和榆林经济开发区能源化工产品物流中心建设。构建能源化工和非能源化工协调发展的格局,实现由一次能源为主向深度转化为主转变、由资源依赖型向产业多元型转变。加快“关小上大”步伐,坚决关停、整合、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火电机组、小煤矿。加快推动工业园区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年内各县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全部建成。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管,力争全年实现万元GDP能耗2.008吨标准煤,降低4.74%;万元GDP电耗1767.69千瓦小时,降低5%;二氧化硫排放控制在12.3万吨以内,化学需氧量排放控制在1.34万吨以内,完成“十一五”省政府下达榆林市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编制完善各类发展规划
完成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总体规划报批工作;完成榆林资源型城市转型规划;继续开展榆神、榆横等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榆林市“十二五”能源资源开发及利用规划工作。全面融入陕甘宁革命老区和呼包鄂榆能源经济圈,主动承接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辐射带动,研究制定规划衔接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探,开展部分井田和红墩界等区域煤炭资源合作勘查工作。
全面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进一步理顺榆横、榆神两个工业区及各县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机制,支持园区在辖区内自主进行改革创新,建立适应园区发展的高效运行管理体系,提高园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启动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重点项目单位生活基地建设,改善服务条件,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实施“大园区承载、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推进”战略,抓好项目入园工作,力争在园区培育超百亿企业4户,超50亿企业7户,超10亿企业14户。特别是要把神华陶氏、延长、陕煤集团转化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推进。
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推进绥德铁路枢纽以及红柳林至神木西、榆横铁路专用线建设,太中银铁路、包西铁路复线年内竣工。加快推进神府、榆绥高速和沿黄公路建设,开工建设榆佳高速,做好绥清高速、吴定高速前期工作;完成G210榆林城区过境公路建设路基桥涵工程;加快推进榆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立项工作。抓好定边引黄工程和王圪堵水库供水工程建设,开发府谷天桥岩溶水、黄河漫滩地下水,加快“引黄入榆”工程前期工作。着力抓好郭家湾煤矸石电厂、华电榆横电厂一期等13个重大电力项目建设,建成110千伏输变电站19座、330千伏输变电站3座,开工建设750千伏输变电站1座,争取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站项目开工。继续推进数字榆林建设进度,提高信息化水平。
努力创新融资服务体系
研究制订金融产业发展规划,试行设立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依托榆林创业投资公司,聚合民间资本,推动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支持能化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智,强化区域经济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争取城投公司发行债券尽快获批,推动中心城区和两大开发区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强企业上市工作,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六项措施推进榆林
能源化工基地建设
促进能化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
2010年目标任务
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2010年,榆林市将根据这次座谈会精神和年初市委二届六次全会的部署,按照“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抓项目、调结构、促转型,破解瓶颈制约,强化科技支撑,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发展水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榆林市共安排能源化工重点建设项目及重大前期项目73个,总投资419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81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5个,新开工项目11个,前期项目37个,力争府谷郭家湾煤矸石电厂等11个项目建成投运。主要产品产量达到:原煤2.2亿吨、力争突破2.5亿吨,原油900万吨,原油加工量260万吨,天然气134亿立方米,原盐45万吨,甲醇180万吨,焦油150万吨,发电量330亿度,醋酸30万吨,聚氯乙烯40万吨,兰炭1500万吨,玻璃770万重量箱,水泥300万吨;能源化工工业总产值突破16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超过95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确保全市GDP增速超过15%,为“三年发展任务翻番”的目标奠定基础。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七抓七促七突破”工作部署,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回升势头强劲,国民经济开局良好,实现“开门红”。
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3.9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重返全省前列;财政总收入完成84.6亿元,同比增长79.8%,创历史新高,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亿元,同比增长5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33亿元,同比增长12.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77.7亿元,增长53.3%,实现增加值222.6亿元,增长33.8%;主要工业品产量大幅增长,原煤、原油、原盐、精甲醇、发电量分别增长51.1%、14.4%、42.9%、69.3%、24%,兰炭增长3.8倍,高载能产品均增长1倍以上。1-4月份,预计财政总收入完成117.4亿元,增长56.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2.1亿元,增长4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20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528亿元,增长56%,实现增加值307亿元,增长34%;主要工业品产量继续大幅增长。
新闻推荐
榆林市有一家县级法院,短短两年来,获得省、市法院20多项荣誉,50多人次获省、市和县上的表彰。由于这些业绩,当地干部群众赞誉为“三个一”:即该院有一名好院长、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一支团结敬业、风清...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