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我们离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有多远》系列报道之五 地热巨龙:造福都市低碳生活

来源:咸阳日报 2010-03-15 14:51   https://www.yybnet.net/

值班记者 赵常丽

地热是一种新的洁净能源,在当今倡导低碳生活和人们环保意识日渐增强下,地热资源已愈来愈受到大家的关注。

历史悠久:资源得天独厚

咸阳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省地矿厅在距咸阳西30公里的兴平市成功开凿了咸阳市第一口地热井,因杨贵妃命殒兴平马嵬坡而命名为贵妃温泉。1993-1995年又相继在秦都区开凿了三口地热井,从而拉开了地热开发的序幕。

据了解,在已打成的地热井中,深度3500米的井,井口地热水的温度已达到了120℃。几乎所有地热井均为自喷井,最大关井压力达到了1.2Mpa(也就是若放开喷水时,最高可喷到120米)。单井涌水量大。在目前已打成的地热井中,最大涌水量达到了每小时306m3。同时地热资源质量优良,根据现已打成的地热水水质化验结果显示,化学成分均达到优质医疗热矿水标准。

开发利用:受益各行各业

目前,地热采暖已经成为咸阳市各相关单位首选采暖热源,全市地热供暖已经达200万平方米,仅此一项,市区每年可减少燃煤20万吨,减少工业垃圾3万吨,减少排放废气19474吨。由于地热远远低于燃煤给大气排放的烟尘量、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以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使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市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使用地热供暖、洗浴全年可减少烟尘排放量100余吨,二氧化硫气体120吨。

优质医疗热矿水的开发,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档次。人们随时可以享受到医疗热矿水洗浴、浴足、游泳、理疗的快乐,生活质量明显得到了提高。据初步统计,地热洗浴每年可达300多万人次。地热能的开发带动了地热旅游业的发展,仅2004年全市共接待游客89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和11%;餐饮业发展空前活跃,实现零售额23亿元,同比增长28.1%。

随着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先后利用地热资源建起了温泉游泳馆、度假村、休闲娱乐中心等一批项目,温泉浴足也成为咸阳一个产业亮点。

巨龙造福未来生活

为了有序合理开发利用宝贵的地热资源,使地热成为城市发展中新的替代能源,咸阳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中国地热城,创建资源节约型城市的口号。专门成立建设中国地热城领导小组办公室,促进地热开发利用再上新台阶。作为“三普”地热课题组主要负责人的张福礼,在充分收集、分析、研究国内地热勘察开发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李四光先生的地质力学理论,对咸阳地热田进行长期专题研究后得出这一结论:渭河盆地是我国中部鄂尔多斯——四川盆地间夹持的东西长300公里、南北宽60公里的狭长地堑型盆地,咸阳地热田则位于总面积近20000平方公里的渭河盆地中部。研究中,张福礼带领课题组成员在对全国300多个中低温盆地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属于温盆带的渭河盆地由于地质结构环境的变化,变成了以地热为主体能源的地热热盆地带,并且在以咸阳市区为中心的咸阳地区,呈现出由北向南依次递降的三个平缓斜坡断阶,这使得咸阳地热田在热储空间的展布上,表现出了较强的整体连续性,由此形成了一个大型整装热储结构。他把这种地热资源的分布形象地比喻为一个完整的大型长方形热水盘子。

张福礼介绍说,咸阳市规划区300平方公里的热流可开采量达7.3亿立方米,形象地说,这条长长的地热带活像一条地热巨龙卧在咸阳城下。(D)(3)

新闻推荐

月日在西安城北供热公司锅炉主控室工作人员在监控设备

3月15日,在西安城北供热公司锅炉主控室,工作人员在监控设备运转情况。西安2009至2010年度采暖季的供暖原本定于15日24时结束,但据天气预报,已侵入西安的寒潮将使15日最低温度降至0摄氏度,西安市政府14...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再回母校 刘常俊2010-03-19 14:50
评论:(《我们离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有多远》系列报道之五 地热巨龙:造福都市低碳生活)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