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白永林
盛夏季节,走进横山县双城乡王梁村,一派经济繁荣、安乐祥和的气息扑面而来。附近村庄的群众羡慕地说:“如今的王梁村是十里八乡闻名的富裕村”为什么王梁村在致富的道路上,走在了别村的前列呢?群众异口同声地说:“全凭有个好支书郝永春”。
在8年的时间里,村支书郝永春筹集资金1450万元,其中个人垫资700多万元,发展养羊业12000只,豆、薯种植规模突破1000亩,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000万元。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200元,增到了2009年的1.5万多元,高出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倍多。
◎◎小绿豆,大希望
过去,王梁村交通不便,群众生产生活十分困难。郝永春认为,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农民增收,最有效的途径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他说:“要让农民手头有钱花,必须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带和产业链,使农业、农村与工业、城镇融为一体,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于是,他瞄准了豆类传统产业,在精细化上做文章。刚开始村民们因担心绿豆收成不好而不愿意种,他率先投资9万元购买了旋耕机和地膜,引进“大明”绿豆种子,免费发给农户,共计种植了200亩。平均亩产量65公斤,人均增收200元。村民们尝到了科技兴农的甜头,地膜绿豆种植规模迅速达到600亩以上,点燃了群众发展特色农业的希望。
◎◎利用“仙草”,发羊财
双城乡漫山遍野生长着一种独特“仙草”名叫地椒,羊子吃了后生产的羊肉腥淡、膳少、味浓,在榆林乃至整个陕北非常知名。郝永春费尽心思挖掘这一产业优势,在退耕还林2000亩的基础上,平整山地200亩种植优质林草,然后引进陕北白绒山羊173只,无偿借给有养殖经验的养羊户,改良本地羊子,优化种群结构,使规模养殖户达到160户。
2009年,郝永春风尘仆仆来到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双城乡地椒羊肉商标,成立了“横山县双城乡羊产业合作社”,吸收150户养羊大户每户投资1万元加入合作社,然后又将入股金额返还给股民发展养羊业,并以高出市场20%的价格收购股民饲养的山羊,让他们就地盈利。
走进标准化圈舍中,羊儿膘肥体壮,活蹦乱跳。乡干部介绍,经过严格工艺程序,羊肉系列产品分装成箱,运往各大城市,效益非常可观。养羊户刘如意高兴地说:“一只羊子净赚300多元,10个月时间我有2万元进账了!”
据村委会主任贺平说:“双城乡羊肉加工厂,目前完成投资500万元,年生产能力达500吨,解决村里剩余劳动力45人。今年春季,双城乡地椒羊肉被府谷、神木、榆林、子洲、靖边等县区和西安、北京等地的客户提前预订,上半年双城乡地椒羊肉销售额超过500万元。
◎◎建新村,丰富文化生活
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郝永春买回推土机,给村里修桥铺路,硬化通村道路10公里,修通环山公路70多公里。为了解决群众的吃水难问题,郝永春带领群众打机井7眼。当泉水一路欢歌流进了农户的水缸时,群众兴高采烈,奔走欢呼!
郝永春还投资30多万元为村小学配置电教设施、硬化绿化校园、免费向学生发放校服,学生由20多名增加到200多名。
在村民眼里,郝永春不仅是村支书,更是大家的主事人,谁家有大事小事都要找他来商量定夺。遇上红、白事,他不仅主动帮忙办理,而且还根据村民们的家庭情况给予1000元至5000元资助。2009年7月25日,乡亲们敲锣打鼓,把精心制作的“民心村官”牌匾,送到了郝永春的家中,以表达村民的感激之情。
新闻推荐
在理想的轮回中重生 ——记绥德县文化馆、黄土地艺术团作曲家白洲生
本报记者马蕊2003年,央视春晚向全国词曲作家征歌,白洲生作曲的新陕北民歌《过大年》在17000首新歌当中入围前十;2005年,由国家文化部、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主办的“首届神州歌海——中国群众创作歌曲”...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