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来到横山县石马洼农场采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在建设中的一座占地2800平方米的现代化智能连栋式温室,两边有序并列的是已建成的30座高标准节能日光温室和16座大棚。在日光温室和设施大棚里,野生嫁接茄子、西红柿、苦瓜等新品种瓜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石马洼农场设施瓜菜之所以能发展壮大,与榆林市科技特派员“无偿服务模式”带头人郝哲是密不可分的。
抓品种引进
提高农场科技含量
“无偿服务模式”是科技特派员把新品种、新技术无偿提供给农民,提高种植和养殖业产量,帮助农民致富。郝哲是榆林市农垦农技站农艺师,2007年被榆林市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场)科技特派员,选派到横山县石马洼农场指导农业技术工作。在市、县科技局的领导下,他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依靠科技、服务“三农”的职能作用,大胆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工作。作为生产一线的科技特派员,通过仔细观察,他看到该场的种植业存在品种老化、模式陈旧、效益不高等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他查阅了大量的科技资料,了解全国农业技术信息,引进新品种。他先后3次外出考察学习,从西安、山东和津京等地引进黄瓜、番茄、甜瓜等棚室瓜菜新品种,无偿提供给农户种植。通过新品种引进试验,筛选出了适合当地栽培的瓜菜主栽品种22个,在该场、鱼河农场、绥德县赵家砭科技示范园进行大面积推广。其中黄瓜新品种“锦丰二号”、“博耐13”推广面积达1000亩,比当地品种增产20%;小瓜新品种“永甜2030”、“丰雷”推广面积400多亩,其中,示范推广的“永甜2030”每棚(0.6亩)平均收入1.5万元。大面积的示范推广,既增加了农场收入,又带动了周边设施瓜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针对该场孙园则和祁寺两个分场的4000亩土地盐碱程度严重,无法种植的现状,他从北京引进国家发明专利产品盐碱改良剂进行盐碱改良试验。去年示范推广的200亩玉米和苜蓿出苗率提高了20%—70%,为榆林市盐碱土改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抓技术培训
提高农工科技素质
为了提高农场农工的科技素质,他采取集中培训、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和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对该场10个农业分场的农工、种植户等就设施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温室大棚建造技术及嫁接育苗、无土栽培、食用菌生产要领等内容进行培训。3年多来,共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24期,受训群众2000多人(次),召开现场会3次,现场指导276次,印发各类科技资料15000余份,解决农业技术难题2项,为该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今年上半年,他从改善瓜菜品质,提高瓜菜市场竞争力的实际出发,为农场引进和示范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植物疫苗技术、厚皮甜瓜立体种植技术等多项新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以各种农作物秸秆(树叶、杂草)为原料埋入土壤耕作层,通过接种专用有益生物菌种,使秸秆定向转化成蔬菜生长所需求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有机和无机肥料,有效地解决冬季日光温室蔬菜由于CO2亏缺影响产量,地温过低造成的根系生理障碍,促进作物良性快速生长。这些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为提高该场日光温室生产管理水平和增产增效提供了技术保障。
本报记者孙士清
科技特派员郝哲(右)给农工讲解野生嫁接茄子栽培技术。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郝丽娜实习生刘婉报道7月10日,第六届陕西小姐榆林赛区进行了半决赛。通过海选初赛胜出的50名选手,经过自我介绍、现场问答、才艺表演等环节的角逐,有30名选手成功晋级。晋级的30名选手将于7...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