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发展民生 凝聚民力 统筹区域 富裕百姓——榆林市关注民生建设、统筹南北发展纪实

来源:榆林日报 2010-09-20 13:06   https://www.yybnet.net/

从去年9月7日起,榆林市中小学寄宿生再也不用为自己的早餐操心了。市政府出台措施,在中小学寄宿生中开始实施“蛋奶工程”,寄宿生在校期间,每人每天可得到2元补助,以实物形式(一个鸡蛋、一袋牛奶或营养价值相当的食品)直接配发学生手中。

实施“蛋奶工程”所需资金由市、县区根据各县区财力情况,按比例分担;市直学校由市财政全部负担。今年市财政专项补助佳县、清涧两县368万元。

“蛋奶工程”实施一年以来,受到全市寄宿生及其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今年,“蛋奶工程”全面实施,所需资金8098万元全部到位,确保16.2万名学生每天吃一个鸡蛋、喝一袋牛奶的免费营养早餐落到了实处。  

教育问题无小事。榆林市还积极组织实施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薄弱学校建设、生活设施改造以及校安工程等教育项目,共维修、改造和新建校舍242万平方米,D级危房基本消除。城区新建9所中小学已投入使用,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即将建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计划全年对44847名小学生按每生500元、86657名初中生按每生750元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实行了职业教育免费制度,人人技能培训年均1.1万人,实施扶贫开发“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2.2万人。

教育工程——

16.2万名中小学生

吃上营养早餐

编者按:民生连民心,民心聚民力。民生问题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中央、省委的支持下,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发展民生。从2006年榆林市正式启动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和扶持南部县经济发展工作以来,到2010年,榆林市每年在民生方面投入的资金已由当初的一两亿元增加到40多亿元,实施的项目由几十个增加到2700多个,“扶南”项目也已累计完成投资22.5亿元。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统筹发展的执政理念。

借“扶南”春风 走和谐之路

就业和再就业工程——

今年设立

1万个公益性岗位

日前,市总工会为600多名即将走上新岗位的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培训结束后,这些人员将被安排在环境卫生管理处、河滨公园管理处、中心广场等单位就业。

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关系民生。近年来,榆林市以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三类人员就业为重点,全面加强城乡统筹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政策的实惠。

今年上半年,全市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城镇年均新增就业2.2万人,全市累计设立公益性岗位1万个。完成贫困人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8万人次;推进人人技能和劳务富民工程,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万人,创劳务经济收入18.8亿元,培训农民工7万人;全市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423笔4540万元;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招聘活动,2.5万多名求职者实现就业;全市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750人。同时,对全市12县区人力资源市场进行了改造。

今年,榆林市还提高工伤职工伤残待遇标准,伤残津贴、抚恤金和生活护理费分别予以提高。同时加快解决“老工伤”问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解决“老工伤”问题的实施意见》,各县区正在进行调查摸底工作,年底前符合条件的“老工伤”人员将纳入统筹管理。

榆林市神木、府谷等北部六县区经济飞速发展,而资源相对匮乏的绥德、米脂、清涧等南部六县经济发展较北部县区明显滞后,南北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已成为影响榆林实现跨越发展“三大失衡”之一。

为使南部百姓过上好日子,让榆林能源经济成为富裕百姓的源泉,2006年起,榆林市推出一系列扶持南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如今4年多过去了,北部经济强县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南部六县奋力追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09年,南部六县的GDP总和达到110.94亿元,南部六县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在全省整体提升30个位次,南北互动谋发展的局面在榆林一天天凸显。

预计到今年年底,南部六县GDP将达到125亿元,是2005年的3倍多;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5000元,是2005年的2.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950元,是2005年的2.6倍。一幅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强市富民的蓝图已经徐徐展开。

回忆历史,2005年,市人大二届一次会议作出了《办理〈强化扶持、加快南部县工业化进程,努力缩短南北差距议案〉的决定》,榆林市随即开始实施扶持南部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这一重大战略举措,《扶持南部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随之出台,明确“扶南”“66111”工程目标,采取支持南部县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建立发展基金等6大保障措施,筹集60亿元扶持资金,扶持10大产业,计划5至10年南部县形成100亿元工业产值,完成100亿元GDP。

为确保“扶南”工作顺利开展,榆林市从市级管理和立项审批的项目中,适度向南部倾斜。凡是产业配套类项目,尽可能向南部倾斜;文化、教育和农村发展项目,向南部县投放比例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适当整合中、省投资项目,扶持南部县兴建大型骨干企业;凡南部新上工业项目用地,优先保证、优先供应;榆林每年统筹不少于1亿元资金用于扶持南部六县发展。

2009年,榆林市又启动了振兴南部县“35186”工程对南部县未来十年进行规划,通过实施主要内容为“三大举措”“五个产业带”“一个基地”“八大产业”“六个园区”的“35186”工程,力争到2015年,南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

自2006年以来,榆林市分期分批对南六县地下资源进行勘探详查。重点对吴堡煤田、绥米岩盐、子洲油气加大开发,支持南部县走资源换资本、资本转股份的资源化利用路子,使南部县新上一批市场前景好、环境污染小、高产高效的能源化工项目,使煤、盐成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增长极。榆林市还围绕特色农牧产业,加快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同时,开展南北县区结对帮扶活动,动员市级单位及中省市骨干企业,加大对南部县农村及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培育南部县自身造血功能,并将北部煤炭等资源与南部项目相结合,推动产业互动发展。以资源勘探为突破,以扶持项目为载体,以扶持资金为引导。榆林市围绕南部县特色,集中扶持优势产业和有较大推动和带动作用的项目,全面推进工业化进程。2006年以来,榆林市共安排258个扶持项目,涉及资源勘探类、特色农牧业、特色加工业、工业园区及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库建设等六大类。

“扶南”工作开展以来,市财政投入“扶南”专项资金5.28亿元,南北县区对口帮扶资金4180万元,加上中、省、市及社会各方面的投入,“扶南”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2.5亿元。

经过5年“扶南”工作的探索与创新,南部六县产业和工业化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南部各县累计投入6900万元,进行了工业园区建设。盐化工业、现代物流业、农特产品业得到了重点发展,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突破。“扶南”工作还在资源勘探方面安排11个项目,扶持资金7140万元,占全部扶持资金的16.7%,基本摸清了南部县的煤、油、气、盐等主要矿产资源。目前,已探明除清涧县以外的其他南部5个县都有盐,为南部县发展工业、充实项目库奠定了基础。

五年来的“扶南”、“振南”工作现已取得了巨大成效:南部县区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开工项目显现出对地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2009年,南部六县财政总收入达到4.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500元,农村居民收入达到3500元,南部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累计解决了30万人的贫困问题,“扶南”春风吹进千家万户,打开了榆林跨越发展的壮美画卷。

公共卫生工程——

百姓看病不出村

住房保障工程——

困难群众住房梦想成真

“这两年,看病方便多了,尤其是市一院分院开诊以来,出门就可以看病。”家住开发区的王女士说。去年1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800张病床规模的榆林分院开诊,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市区群众看病难问题。而一院分院的开诊,只是榆林市近几年大力推进公共卫生项目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

几年来,榆林市医疗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完善,222个乡卫生院通过国债项目,新建、改建、扩建医疗机构面积分别为11.36万平方米、7.6万平方米和3.77万平方米。市一院分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市二院迁建和市三院(传染病医院)新建已全面启动;市卫校迁建工程已接近尾声,10月份学生入住;今年4月19日,榆林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整合了榆林市医疗急救资源。

同时,榆林市农村卫生三级服务体系也基本健全。目前,榆林市建成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项目104个;完成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104个;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3922个。

今年4月19日,对于在榆林城区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张先生来说,是难忘的一天,榆林市第二期847套经济适用住房公开抽签选房。在经过申请、考察、抽签等程序后,他抽到了98平米的一套经济适用房,实现了长久以来的“住房梦”。张先生说,全价20多万元的房子,首付只交了8万多元,剩下的将纳入住房公积金贷款,对于工薪一族的自己来说还是能够负担起的。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的大事来抓。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有效地解决了一批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廉租住房累计保障1.1万多户,经济适用住房征用土地近2000亩,开工建设近180万平方米、1.5万多套,竣工预售到户近1万套。特别是榆林市区“1112”安居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肯定。同时扶持建设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1388个,搬迁贫困人口3.6万人。

“十二五”期间,榆林市将建立以廉租住房为主,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房为辅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8.8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基本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冯军吕晶 魏丽娟张富强马龙采写。 照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资料照片C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全市146万人饮到安全水

公益性公共文化体育工程——

文化场馆免费开放  

自从宽敞的柏油公路修好后,吴堡县丁家湾乡丁家湾村的任全思老人不论刮风下雨都可以去县城了,只用坐50分钟的汽车。

通村公路的建设让这里的群众彻底告别了往日崎岖不平的道路,尤其摆脱了雨天公路泥泞不堪的困境。从2007年到2009年6月10日,该乡修水泥路43.4公里,使全乡19个行政村全部通了公路。新改建农村公路只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一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积极实施农村公路、饮水、通电、退耕还林等惠民工程,以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共新改建农村公路19505公里,其中通乡油路建设和县乡油路改造2657公里、通村油(水泥)路5873公里、通达砂石路10974公里。全市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建制村通达率、通畅率分别达到95.5%、54.5%。

榆林市开展人饮工程攻坚战以来,全市共有146.03万人解决了饮水问题,建成水窖3.73万眼,铺设管道1.92万公里。

累计完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12万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16.3万亩。

通过实施了农村“光明工程”,全市实现了村村通电的目标。

社会保障工程——

解除群众后顾之忧

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榆林市5家博物馆、纪念馆正式向市民开放,这些馆分别是榆林民俗博物馆、榆林汉画像石博物馆、杨家沟革命纪念馆、神泉堡革命纪念馆、定边县文博馆。

据汉画像石博物馆馆长崔智介绍,位于榆林市城区内最繁华地段世纪广场上的汉画像石博物馆每周一至周五向市民免费开放,参观者可凭有效证件领取免费参观券。

向市民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是榆林市建设公益性公共文化体育工程和打造“书香榆林”活动的一部分。今年,榆林市新建和维修了143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新建“农家书屋”323个,为全市577个村级文化活动室配送了设施、设备,完成了榆阳等7个县区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建设工作。

同时,完成了4256个自然村“村村通”近6万套设备的建设任务。建成村级信息服务站2709个,信息入村率达到49%。农民科普培训40万人次。

绥德县义合镇霍先生的女儿今年患病住院,在西安西京医院治疗花费了7万多元,由于她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获得了2万多元的补贴。这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给他们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霍先生说:“没想到能报这么多,新农合让我们家减轻了经济负担,女儿的学费也不用再发愁了。”

目前,榆林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达到27.3万人,参保率达80%,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由4万元提高到8万元。

榆林市还大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于2007年实现了新农合制度全覆盖。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达269.8万人,参合率为94.95%。截至今年8月底,住院补助补偿43.42万人次,住院补偿率达到48%。同时,12个县区已启动了新农合门诊统筹试点工作,覆盖率达到100%。

榆林市的农村低保水平也走在全省前列,城乡低保人数达到52.14万人,五保供养达到1.5万人。

榆林市还在省内率先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性全覆盖。今年神木、府谷两县将全面推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定边、靖边、榆阳、横山四县区选择有条件的乡镇逐步执行,南部六县选择2至3个乡镇开展试点工作。

2009年3月,神木实行了“全民免费医疗”,在全国引起轰动,截至今年5月底,全县累计有住院患者47826人次,报销住院医药费1.83亿元,群众得到了很大的实惠。

走进榆阳区定慧寺社区卫生服务站,居民感觉到这里就是一家正规的医院,不但医疗设施齐全,而且服务质量也很高。像这样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仅榆林市区就有28个。

据榆阳区卫生局局长李锦明介绍,从2007年开始,市上和榆阳区确立了建立以城区居民、家庭为对象,辖区内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服务为一体,具有综合服务能力、贴近和方便群众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工作思路。根据服务人口情况,在榆阳区规划设立了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以上。

近几年,榆林市还把农村社区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实施了372个农村社区建设项目。

城乡社区建设工程——

卫生服务站像正规医院

新闻推荐

西安市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

我国首个轻质高强度镁锂合金材料项目近日在西安正式投产,从而填补了我国在这一新材料领域的空白。近年来西安市凭借自身雄厚的科研实力将新材料作为主要的产业板块之一,打造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新材...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法院山”访古2010-09-26 13:05
评论:(发展民生 凝聚民力 统筹区域 富裕百姓——榆林市关注民生建设、统筹南北发展纪实)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