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飞 实习记者 鹿韬)日前,记者从市政府了解到,从2002年西安、咸阳两市签订《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协议书》以来,咸阳市始终坚持“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互惠互利、主动融入,甘当配角、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两市空间上的整体性、文化上的同源性和资源上的互补性,以观念融合为先导,以产业对接为突破,主动接轨,积极融入,错位发展,与西安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积极推动西咸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极大地增强了西安、咸阳两市的综合实力,提高了两市的知名度。
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国务院《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西咸一体化定位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推进核心,省上制订了《西咸一体化建设规划》和《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使西咸一体化以及西咸新区重点板块的发展定位进一步明晰,思路更加清楚。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紧密衔接,就西安、咸阳两市城市发展定位和产业共建、基础设施等对接进行反复磋商讨论,充分协商合作,达成了诸多共识。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咸阳市坚持以交通体系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加强西咸共建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西咸一体化加快发展。先后投资80多亿元,建设了统一大道、世纪西路等一批道路桥梁工程,力求实现两市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同时,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启动实施沣河综合治理项目,完成了沣河两岸污染企业治理任务,建成了占地近1000亩的沣河森林公园;累计关闭造纸企业182家、重点印染污染企业12家,全市13个县市区的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运营,有效改善了渭河、沣河流域的环境质量。
产业合作日益深入。科学利用西安发展的辐射、溢出效应,充分发挥咸阳的比较优势,加快推进两市产业合作,目前已有102家企业入驻咸阳市,其中“西咸共建区”已引进项目20多个,总投资达到50多亿元。一方面,围绕西安装备制造业形成的产业集群初步显现。另一方面,围绕服务西安特大中心城市生产生活的一批企业逐步发展壮大。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咸阳市打造西安的制造业协作配套基地、能源建材供应基地、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现代物流业集散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和旅游休闲基地六大基地的目标得到积极实施、有效推进。
合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我们坚持平等、互利、协作的原则,弱化“行政区划概念”,强化“西咸一体概念”,不断健全西咸一体化两市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重大项目落实机制,定期协商解决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推进西咸一体化的利益共享机制。目前,西安-咸阳金融大同城票据交换系统运行良好,两市动植物检疫一体化和农产品直供一体化顺利实施,蔬菜产品直供通道基本建立。(B)⑤
新闻推荐
记者从陕西省交通厅了解到,按照《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路段通行车辆交通转换组织方案》,10月8日陕西省交通部门将对西安至宝鸡高速公路南北幅实行交通转换,西宝高速公路兴平至蔡家坡段双向车辆在南半...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