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解永刚 李狮
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结束之际,10月23日、24日,市委、市政府分别在省会西安和首都北京隆重举行榆林市决策咨询特邀顾问座谈会,听取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榆林发展的老领导、老专家对榆林市下一步“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的建议和意见。
市委书记李金柱主持了会议,市长胡志强、市委副书记陆治原分别汇报了榆林市“十一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十二五”发展设想。
“十一五”期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三大目标”,全面加快能源化工基地、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和区域中心城市“三大建设”,经济社会呈现跨越发展的态势。主要表现在全市国民经济持续高位运行,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初具形态,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发展条件明显改善,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十二五”期间,“转型”和“跨越”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榆林市发展目标是建成中国内陆开放开发战略新高地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极。
40多位决策咨询顾问应邀参加了座谈会,这些为社会做出特殊贡献的老领导、老专家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怀着对榆林的深厚感情,围绕“榆林市发展低炭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主题,对榆林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对榆林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座谈会上各位特邀顾问讨论热烈,发言踊跃。
在北京座谈会上,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朱庆生说,榆林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巨大,潜力广阔,令人振奋,备受鼓舞,特别在医疗卫生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给全国
医疗卫生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启发。他认为,榆林下一步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态势,在注重经济发展的速度、数量、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能源化工产业要依靠科技创新,更加注重资源的精细加工,要更加注重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合理调整三产比重,加快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文化产业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党委书记、博导刘学敏认为,榆林作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可持续发展试验区,要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应用现代科技提升能源化工产业,重点在产业组织方面下工夫,促进能源产业内部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建立健全榆林能化产业体系。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韩文科建议,发展煤化工产业是榆林的优势,但发展速度应适当控制,着力调整能源结构,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协调区域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要千方百计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搞好相关产业研发工作;“十二五”规划编制内容要面向市场,下决心做大、做强第一产业。
在西安座谈会上,陕西省纪委原书记李焕政对榆林取得的成绩表示欣慰,他说,榆林已经具备成为陕西省经济发展重要一极的条件。他建议,榆林一定要走珍惜资源、深度转化的道路,“十二五”期间,要在资源的深度转化上研究一批低碳发展的新成果,同时继续加大植树造林工作,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对碳的吸收能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陕西省行政学院副院长曹钢建议,榆林市“十二五”期间发展低碳经济,要按照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要求,坚持兴碳、降碳和非碳有机统一的思路,以兴碳带非碳,以降碳为重点,着力能源产业深度开
发,着力非能产业发展,着力节能减排,着力提高民生水平,打造以包容性增长、能源产业与非能源产业综合发展、南部地区与北部地区协调发展的现代新型民生经济。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邓理建议,榆林市发展低碳经济要重在发展循环经济,把循环经济作为基本市场准入标准,要注重能源重化工产业发展与科技相结合,依靠人才和科技带动产业发展,要注重发展环保、新材料、物流、加工制造等新兴产业。
座谈会上,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处原副主任宗光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化工分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鹏,中石化集团北京化工研究院副院长王建松,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高宜新,省政协原常委、秘书长惠世武,省农业厅原厅长史志诚等就榆林市发展新能源、城市建设、水资源利用、区域协调发展、组织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诸多好的建议和意见。 C①
新闻推荐
诗空间大明宫感怀(三首)周树红庚寅十月艳阳天,大明遗宫盛开园。丹凤门下人潮涌,万人畅游含元殿。国家公园靓芳容,国际西安大名片。尽展博大与恢弘,世界遗址新典范。二昔日千宫望长安,万国朝拜含元殿。大...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