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直文化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
大秦文化高层论坛在咸阳成功举办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帝都咸阳》拍摄完成
“文化国门帝都咸阳”亮相首都机场
文化下乡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咸阳钟楼重修落成
编者按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赖以发展的永续资源,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2010年,是咸阳文化的重要转型期,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文化单位历史性的变革、各项文化事业良好的开端为今后文化建设的大踏步前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省委宣传部关于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体制改革宣传的要求,让我们一一盘点2010年咸阳市十项文化大事。
一咸阳市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作为全省四个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之一,咸阳市改革共涉及5个部门24个基层单位2680多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坚持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按照“积极稳妥、平稳有序、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议方案,因地制宜定措施,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保证参与改革单位利益不损有增,干部职工待遇不减有加。始终把关心人、关爱人、关怀人贯穿于改革全过程,对文化人高看一眼,厚待三分,认真落实社会统筹和养老保险等各项保障措施,确保改革平稳较快推进。截至11月底,市直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市直10个文化事业单位实现转企改制,成立了7个文化企业,12个文化事业单位整合为7个文化事业单位,县级文化体制改革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整体改革走在了全省前列。
二系列文化论坛讲座提升各级干部和广大市民的文化素养
坚持面向各级干部和广大市民,成功举办了中国大秦文化高层论坛、周秦汉唐系列文化讲座、秦文化讲堂、咸阳大讲堂等20多场次高规格、多层次、大规模论坛讲座。各县市区、各行业、各系统分别结合实际,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化讲座,吸引上万名干部群众热情参与。于丹、王立群、孙皓晖、肖云儒、王子今等一大批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知名专家学者云集咸阳,围绕咸阳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研究论证,通俗易懂讲解。《大秦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咸阳的发展机遇》等挖掘秦文化内涵、弘扬秦文化精神、培育大秦文化的系列精彩讲座产生广泛影响,为全市干部群众搭建了丰富历史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的良好平台,也让大秦文化这一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从历史中走回来,重新焕发出璀璨夺目的耀眼光辉。
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产生广泛影响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咸阳市先后在全国各地举办各类重大文化交流活动,在省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五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咸阳市以秦汉文化为主题,充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共展出各类地域特色文化艺术产品20大类160多种7600余件,签约项目10个,签约资金10.8亿元,一举获得最佳展示奖和最佳组织奖。上海世博会文艺展演活动周期间,咸阳市梁丽的剪纸、李白颖的年画、赵素琴的刺绣等富有咸阳地域特色的三大民俗互动节目和大众剧团激越高亢的《秦腔技巧》艺术表演搏得满堂喝彩,受到广泛好评。第二届陕西省农民文化节上,《刘海砍柴》、《看女》等节目分别获得优秀剧(节)目奖。第三届陕西旅游商品博览会上,咸阳市荣获“最美的历史文化旅游名城”称号,汉阳陵博物馆荣获“最美的历史文化景区”称号。同时,全市文化艺术交流加快,先后邀请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张泽石、西安美院教授李阳、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业画师艾秀琪来咸阳市举办艺术展览。组织书协、美协10多名书画名家赴上海、江苏、福建、云南及省内开展文化交流。应香港艺术基金会邀请,经过积极筹备,库淑兰及韩靖剪纸艺术展览将于春节期间在香港隆重举行。
四央视纪录片《帝都咸阳》展现历史文化名城风采
去年下半年,咸阳市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的5集电视纪录片《帝都咸阳》完成外景拍摄。摄制组先后深入乾陵、茂陵、昭陵、昭仁寺、大佛寺、秦宫遗址、阿房宫遗址、秦直道、郑国渠等古迹遗址,挖掘咸阳深厚的历史文化;走进咸阳湖、统一广场、中华广场、钟楼广场等文化生活场景,聚焦大都市文化特色;走进泾渭新区、沣渭新区和高新区,采撷未来咸阳发展的美好愿景。这部纪录片将于今年年初在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播出,分为《阳光之城》、《统一之基》、《创新之都》、《不朽之根》和《泾渭之魂》五个部分,向世人再现咸阳古老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名城风采。
五咸阳图书馆等一批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对外开放
11月30日,咸阳图书馆正式永久性免费对外开放,并成为省图书馆首批加盟馆。联盟后的咸阳图书馆让读者不出咸阳就能享受全省图书资源。至此,咸阳博物馆、武功苏武纪念馆、于右任纪念馆、淳化县博物馆、旬邑县博物馆、泾阳县安吴青训班旧址等一批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对外开放。这是咸阳市加快建设学习型城市、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又一重要举措,对于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六文化外宣显著提升咸阳对外影响力
6月30日,咸阳市率先在首都机场举行“文化国门·帝都咸阳”文化展演活动。艺术家们表演的水袖、甩帽翅等绝活以及陈列的秦始皇兵马俑、马踏匈奴等30多组文物复仿制品,使在场的中外朋友惊叹不已。该活动持续3个月之久,大大提高了咸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9月16日,由中共咸阳市委宣传部和市邮政局共同编撰完成的文化典藏邮册《中国第一帝都——咸阳》正式出版发行。这是继《中国第一帝都——咸阳》对外电视宣传片2010年荣获中国旅游城市宣传片好作品奖之后,咸阳市推出的又一优秀文化外宣品。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等境外媒体以及《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等中央级媒体,对帝都咸阳突出秦汉文化特色,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作了专题报道。文化外宣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古城咸阳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独特的视角勾勒出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崭新形象和深厚的发展潜力,全面展示了开放包容、大气雄浑、现代亮丽等多元化的咸阳城市特质,成为对外宣传推介咸阳、吸引客商投资咸阳的重要方式。
七咸阳文化艺术创作成绩斐然
咸阳市坚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着力打造文艺精品力作,推动文艺创作深入开展。2010年全市共创作出版《国风》、《汉武》、《霍去病》、《武陵原》等20多部长篇小说和《秦岭文丛》、《虚构的风景》、《城市的夕阳》、《一蓑烟雨》等多部文集。创作发表短篇小说、诗歌、散文等200多篇,创作舞蹈作品40多个、音乐作品100余首,入选省以上书法、美术、摄影、楹联作品100余幅。《米脂婆姨》、《潮》等文学作品获省委宣传部项目资助,《城市门》已经改编为电视剧即将搬上荧屏,晏娟、荆婕妤等人获得全国散文或诗歌大奖,儿童歌曲《采桑叶》荣获陕西省歌曲创作大赛一等奖,冯维亚荣获全国专业比赛拉丁舞冠军、摩登舞亚军,舞蹈《飞,我的梦想》获陕西省第二届舞蹈“荷花奖”金奖,秦腔现代戏《韩春还乡》获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优秀演出奖,《寂寞的皮影》等9部专题片在全国和省上获奖,咸阳市书法家陈天民继荣获中国第二届“兰亭奖”创作奖之后,又获第三届“兰亭奖”教育奖,邓宇春书法作品获省“群星奖”,咸阳的文艺创作呈现出了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喜人局面。
八咸阳市文化传媒实力快速发展壮大
2010年,咸阳市积极拓宽文化传播渠道,发展壮大文化传媒实力,以《咸阳日报》、《今日咸阳》为代表的平面文化传播载体,咸阳电视台、咸阳广播电台、咸阳教育电视台为代表的有声文化传播载体,咸阳政务信息网、咸阳新闻网、咸阳手机报为代表的网络文化传播载体,成为宣传党的声音、传播先进文化、引导社会舆论、凝聚各方力量的主要阵地,市级各文化传媒八方借力,拓展空间,整合资源,升级改版,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创造性。华商传媒集团和《咸阳日报》合作创办的全省首家地市级晚报《今日咸阳》正式创刊,《咸阳日报·都市新刊》、三秦广播电视报—《咸阳百姓生活》公开发行。咸阳广播电台与省电台合作打造面向西安、咸阳乃至西北的FM99.9频道,咸阳广播电台FM100.7改版后全新面世,咸阳日报广告传媒、市广播电视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8个单位顺利挂牌成立,为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九丰富多彩文艺活动尽显人文咸阳活力
5月19日,陕甘文艺界走进“关中—天水经济区”采风慰问团走进咸阳市。80多位陕甘艺术家深入泾渭新区、淳化新农村和工业园区,为基层广大群众送去了欢乐和祝福。2010年,咸阳市积极探索文化惠民新路子,不断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为咸阳争先进位、科学发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鼓劲助威。咸阳市艺术家深入农村、厂矿、学校慰问演出、创作作品,先后深入秦都、渭城、三原及彬煤集团等县区、企业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惠民文化活动150多场次,积极开展义写春联、书法活动。成功举办了第二届“舞动咸阳”国标舞邀请赛、第二届咸阳市器乐大赛、咸阳首家花鸟画展、全国“于右任”杯书画大赛、“双创”书画摄影展,以及叶炳喜、刁呈健、李惠民、韩英海等个人书画展。通过政府埋单、购买服务的形式,把数字电影送到全市3715个行政村,确保每村每月都可观看一场电影,为基层群众送去了丰盛鲜美的文化大餐。
十秦汉文化底蕴彰显咸阳地域文化特色
依托咸阳深厚的文化资源,聘请省内外知名文化学者、专家及主管部门领导多次来咸把脉问诊,进一步明晰咸阳城市文化定位,积极寻找彰显秦汉文化特色的突破口。将文化发展融入城市建设与文物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之中,用城市建设和文化旅游项目彰显秦汉文化特色。主城区钟楼广场等一大批彰显秦汉文化特色的城市建筑和旧城改造项目相继建成,各县市区也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强化汉唐文化元素。全力推进秦咸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唐乾陵遗址公园等41个总投资约100亿元的文物旅游重大项目,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咸阳正日益显现出千年古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厚重大气、古朴沉稳的人文气息。
新闻推荐
记者15日从西安铁路局获悉,2011年春运期间,西安铁路局预计发送旅客76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1%。开行直通临客40对,开行管内临客24对,为历年开行临客最多的一年。2011年春运自1月19日起至2月27日止,...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