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同一位老乡谈论书画,想到“梅花大王”——著名画家张文志先生逝世竟然一年了。不禁唏嘘感慨。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奉调到泾阳县城学校任教,便听到张文志的大名。后来因筹办“庆祝国庆40周年书画展”而见到了他。画展上他的大作墨梅《梅鹿同庆好江春》给人印象深刻。
此后,张老师到县城必到我处叙谈,我也时常去看望老师,彼此了解日益加深,才知道张老师自幼喜爱绘画。十七岁时师从著名画家李穰先生,学写花卉翎毛,追慕明丽、洒脱、秀润的画风;1943年,考入“左联”老人冯润璋创办的泾阳师范学校,得到河南籍名师陈沧海先生的亲授,主攻水彩画和素描,走了清穆质明、写实求真一路,有了中原画派的风格。1947年毕业,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他深知为人之师更须下大工夫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便主动临摹朱梦庐、任伯年、潘天寿等许多大师的名作,领悟大师们的水墨笔意,使自己的绘画具有浓丽的民族风格。他身体力行,也严格要求学生孜孜以求。据学生说,先生指导学生进行艺术活动的要诀为“练、听、看”,并解释为:“练”即是要苦练,效法古人埋笔成冢,墨染涝池的精神;“听”是要常听同行们谈论,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追精益求精;“看”即勤看,看的范围要广:看画谱、看名师名作,看书画展览,看美术专论和文学名著,尤其要看大自然的风貌。难能可贵的是,先生把“练、听、看”当成必修日课,坚持数十年如一日。
先生的精神和画风,对学生有极强的感染,使其受用终生。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张之光曾经写过他的启蒙老师“1950年,张老师在泾阳太平乡庙店完小教美术课,经常在校园支起画案作画,一两名学生展纸磨墨,数十名学生围桌观看,张老师便画了菊花、八哥之类贴在庙堂改成教室的方格窗框上,我喜爱极了,也羡慕极了。从此爱上美术课,常年画画……”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正是张老师在求艺道路上奋力前进、也是他人生最美好、最易出成果的阶段,却因画获“罪”,被遣回乡“劳动改造”。然而,再大的打击也难以让他割舍他钟爱的事业而丢弃画笔。此时,他于劳作之余,发奋忘情的画画:他所用的材料也就只是一支笔、一瓶墨水、一摞摞的白纸。
改革开放,张老师在政治上获得解放,此时,临近退休,让他有更多的时间、有条件在艺术道路上奋蹄。1998年,我曾求张老师画一幅墨葡萄,题为《墨玉珠光》,其葡萄枝繁叶茂,果实成串,玲珑剔透。其画挂在学校我的宿办室,无论是谁看都说是难得的珍品,张老师对自己要求很高,在艺术上刻意探索,力求创新;他画梅花瓣,试验着淡墨,再蘸少许胶水点染,使花瓣清丽明亮,质感显现,生动鲜活。许多画者观看十分惊奇,叹为观止。
身置小县城,难见大世面,必孤陋寡闻,也就是很难说准张文志先生的画作在画坛的地位。然而,笔者还有幸长了一次见识:1995年12月《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六十周年全国书画家作品邀请展》在陕西美术馆举办。据主办方介绍,展品600余件,有国内外名作大家,亦多日、韩、马、新、泰、港、台等海外名家的珍品。张文志奉墨梅长轴《苦寒留自己清香飘万里》参展。
开幕式结束,我和张老师随人流参观。走着,只见十多人围着看张文志的长轴。听一位留长发、蓄短胡、面庞微黑的中年男士指着画轴讲说。我快走几步近前听讲,只见男士说:“这种以水墨点染的梅花,是文人画家表现超凡圣洁、不随流俗、清高傲物、孤芳自赏等等多种风骨的画品,多含深意,且十分难画。当今,写墨梅的画家寥若晨星。这幅画的作者了不得,迎难而为,弘扬国粹……”我听着禁不住大声说:“作者就是这老汉!”便把张老师往人群前面推。那男士握住张老师的手,连说:“幸会、幸会!了不起,真是杰作!”便把张老师拉到一边低声私语,只见张老师微笑颔首。
“纪念长征展”以后,我曾对张老师说:“我的一位同学任《星期天》主编,同他说好,请您画张画,美化了版面,也顺势把您宣传一下……”谁知对我言听计从的张老师连连连摆手,说“不敢,不敢,把咱那水平,挂不上号,登啥报呢!”
金子总要发光。还是在“纪念长征展”后,海内外一些知名书画组织邀他奉作参展,而且得了国内外许多大赛的重奖:“桂陵梅”国际书法美术作品赛二等奖、夕阳红迎香港回归海内外名家精品展“百佳奖”、世界华人艺术大会特别金奖、台湾书法家于右任基金会负责人马千里和吴桢二位先生称“先生是杰出艺术家……三秦墨梅第一人”;日本冲绳书道展审察会下地武夫先生通过书画组织,几经辗转打听到张文志的住址,隔海传书求画,得之而视为珍宝,复函称“张先生艺术家……所赐画作为珍藏。”韩国公州市长金炳庸获画后发了感谢信。
张文志先生正直谦和,处世低调,不事张扬,但他作画、为人的许多感人故事,在故乡广为流传。他画好,给世上流下了艺术精品;人更好,其精神品德影响画坛同道和学子,也为故乡增了光,家乡人自然会永远怀念他。(作者系泾阳县泾干中学退休教师)(E)①
新闻推荐
在众多的期待中,坚挺的房价丝毫没有给购房者带来省钱的机会。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数据,6月份大中城市房价多数看涨,同比下降的仅有3个城市。其中,西安新建商品房、二手房价...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